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節,檀郎,海青拿天鵝,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驚不解之狀,急公子所急,一道尋找。
所以現在,阿洪他們剛剛離開,此事定然還未被幾個主謀之外的人知曉。
秦王當然也不會知曉。
這水邊雖沒有別人,但雒陽的郊野我都不算陌生,知道這附近有許多人家的田莊。這般時候,年節臨近,必然是有許多往雒陽運送田產的車馬。
我走出大路上,走了一段,果然,看到一輛從雒陽方向過來的馬車。我給了馭者幾個錢,說我要去雒陽城西三十里的伏牛裡探親,讓他捎我一程。
那馭者看著錢不少,爽快地應下了,掉個頭,讓我上車,往西邊而去。
伏牛裡,正是秦王大軍駐紮的地方。秦王畢竟惜命,沒有大軍的護衛,他不會留在雒陽城裡。所以今日他見過皇帝之後,就領著大軍往伏牛裡駐紮去了。
尺素還在他手裡,那是公子贈我的,我得先取回來。
第115章 尺素(上)
那馭者拿錢辦事, 倒是爽快, 天色擦黑之前, 將我載到了伏牛裡。
秦王麾下軍紀嚴明,在雒陽城中我已經見識過, 如今來到這伏牛裡, 算得又開了眼界。
皇帝令遼東軍士撤往此處,是上午下的詔。半日之內, 這些兵馬全數撤出了雒陽,行至伏牛裡紮營, 從高處望去,方圓十里,營帳整齊如棋局, 排布有序,全無混亂之態。
我知道這樣不易。五萬人的行動,無論在何時何處都是及其繁瑣的大事。
如先前在河西, 荀尚所率兵馬不過兩萬, 其中有雒陽的北軍,也有涼州的州郡之兵, 都是正經的王師,但以我所見,無論是駐紮還是開拔,各部配合都算不上有序, 時而還會出些亂子。如中軍走到了先鋒前面, 不同將官所部兵馬因佔道而各不相讓阻塞不前。每日紮營的時候則更是混亂, 營地劃分不一,連公子這樣初涉行伍的人也能看出不妥來。
但於我而言,這不是好事。
秩序過於井然,則意味著不好渾水摸魚。我要混進去偷東西,則甚為為難。
不過幸好,我並非全無準備。我摸摸腰帶底下,那裝工具的小囊仍好端端地藏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世間講究打扮的女子,無論去何處總要帶個裝著胭脂眉黛的荷包,我亦是一樣。我的每件衣袍,都在內側封了暗袋,不過裡面裝的不是胭脂眉黛的荷包,而是一隻盛著各色實用物什的小囊。無論迷藥毒煙,還是膠粉顏料,小囊裡都有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我這暗袋的位置與別人的不一樣,它縫在腰部,裹上腰帶以後,就算有人近身來搜,也不易被察覺,專防遇到今日這樣的陰溝翻船之事。加上那阿洪是個正經的侍衛,大概覺得我也是個正經侍婢,搜出的錦筒之後,就沒有再進一步細搜,我的秘密也並沒有暴露。
秦王是個謹慎的人,他顯然信不過皇帝,這些兵馬雖然駐在雒陽城外,卻也似應對戰事時一般,在四周立起鹿砦拒馬,還臨時搭起了崗樓。
當然,這對我而言並無多大妨礙。
那些鹿砦拒馬都是臨時立的,對付大群的兵馬自然有效,對付獨行的小賊卻還不如普通宅院的院牆。而就算那崗樓夠高,可瞭望得遠,也有目力死角之處。而今日入夜後,天空籠起了雲,無天光可照明,正是有利。
自從去慎思宮救太子妃和皇太孫,那身玄衣就一直穿在我的外袍底下沒有脫過。我在營寨附近尋一處灌木叢,將外袍脫下,記好了位置,然後,往營寨邊上摸去。
秦王的確是個對用兵很有心得的人,依著地形,將各處崗哨設定得很是穩妥,互相成瞭望之勢,可彼此照應。我想,如果那時攻打石燕城的是秦王,就算他跟荀尚一樣貪功冒進,也必然不至於會被禿髮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