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節,檀郎,海青拿天鵝,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實。
新帝雖還未登基,但不會有人懷疑,日後的朝廷將是周氏主事。然而周氏本身卻根基甚淺,周後要站穩腳跟,必定要向外尋求倚恃。從此事上看,她選擇的,無疑是宗室。
當朝最盛的勢力,無非三種,豪族、宗室和外戚。
高祖立國,乃是憑藉諸豪強世家之力,為求平衡,又大封宗室諸侯。諸侯壓過世家之後,為了對付諸侯,又任用外戚。雖當朝國史不過數十年,但細看之下,無非這三方爭鬥,皇帝則在龍座之上玩弄平衡之術,免得他們一方獨大。
當今的外戚,無非就是周氏和沈氏。同行是死敵,故而周氏會將沈氏視為障礙。
不過周氏門第不高,也並非豪強,這是幾年前,文皇帝選擇周氏做親家的原因。除了前太子與謝氏聯姻,文皇帝幾個成年的皇子所娶的王妃,家世都不顯赫。這樣,一來可避免豪族以外戚之身鼓動諸皇子爭位,二來,萬一哪個皇子將來做了皇帝,可以不用擔心過於強勢的外戚干政。對於周氏而言,當初的大利,如今成了大弊。一個弱小的外戚,自然難撐局面。
天下豪強,大多互相聯姻,拉幫結派,以確保哪家得勢可一同昇天。而周氏出身普通,則意味著與各家都交往不深,且豪強之間,各派系也爭鬥不斷,若要拉攏,一來太匆忙,二來不知該選誰。
相較之下,宗室則大不一樣。宗室們更團結,且自先帝下令各諸侯國增加貢賦,並將各路諸侯王們關在雒陽不許走,更是讓他們摒棄前嫌,親密無間。先帝大概也知道宗室需要安撫,故而對宗室之首的東平王頗為敬重,東平王也藉機活動開來,不但在先帝面前說得上話,還對周氏大加籠絡。故而周氏得勢之後,視東平王和宗室為依靠,乃是順理成章。
第184章 嘉禮(下)
當然, 外戚、世家、宗室三者之間,有時並非涇渭分明。如桓氏這般, 出身豪強, 與皇室聯姻,在宗室和外戚中都有些分量;再如沈氏, 出身外戚,族人憑藉多年來經營產業混成了豪強。故而這兩家可以憑藉自身本事以及跟前面皇帝的關係,左右逢源, 漸成氣候。可惜皇帝去世之後,兩家的老本就算花光了。周氏既然要排斥沈氏,自然也不會重用桓氏。
“你父親可與你說了將來打算?”二人談論了一會局勢,公子問道。
沈衝道:“不曾。你可聽到了甚風聲?”
“也不曾。”公子道,“我如今不在府中, 許多事都無從知曉。”
沈衝嘆口氣:“我只擔心周氏過於依附宗室。如今各州都督諸軍事,幾乎都被宗室把持。你辭去鄴城都督之後, 若無意外,此職也會由宗室擔任。”說罷,他壓低聲音, “你可還記得, 上次你對我說,你懷疑聖上挑選那鄉邑駐蹕, 乃是另有隱情。”
“記得。”
“你還說, 東平王並非鹵莽之輩, 此事雖是東平王提出, 但恐怕他對行刺之事並不知情。”
“你有何見解?”
“你可知東平王的門客張彌之?”
聽得這個名字,我心中一動。
“知道。”公子說,“東平王對其言聽計從。”
只聽沈衝道:“我這兩日派人秘密查問過。聖上親征確是東平王之意,他極力在聖前博賢名,勸聖上親征以立威。但在鄉間駐蹕的主意,是張彌之所慫恿,說鄉邑中駐蹕,可示以體察民情之德,東平王覺得甚善,便去勸諫聖上。”
公子沉吟:“我先前也懷疑此人。但此事出來,若處置不善,東平王便難逃干係。他既依附於東平王,怎會如此冒險?”
沈衝道:“其實並不冒險。你看如今東平王不但安然無事,還得了周氏倚重,豈非獲利最大?只怕下一個掌權之人,不會是周氏,而是東平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