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晚清銀錢業,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都司巷就在西門旁邊,距離三里莊不過二十分鐘腳程。

銀號不像集市中的店鋪那樣早早開門營業,魏永明每天可以回家睡覺,早晨也無需摸黑起床,領到手的工錢反倒更多了些,生活舒適度陡然提升了不少。

廣盛泰的葛老闆是個待人寬厚的謙謙君子,在城內諸多同行中口碑不錯。雖然對魏永明不見得多麼親切,但說起話來態度平和,輕易感覺不到東家的架子。

相比之下,劉掌櫃稍顯刻薄。他年紀比葛老闆還大,在濟南銀錢業界頗具資歷,業務精通,辦事幹練,只不過仗著東家器重,平日裡難免喜歡倚老賣老。

至於那位葛小姐,則恰如長輩們的評價一樣,是個聰慧潑辣而又天真爛漫的小姑娘。

自打魏永明來到廣盛泰之後,她逐漸發現這鄉下小子懂的似乎不比耐神父少,於是平日隔三差五到店裡玩耍,一來就跟在他屁股後面問這問那。

面對葛小姐旺盛的好奇心,魏永明心中警惕,生怕不慎從嘴裡溜出什麼不該說的東西。同時卻也因為受到東家小姐青睞而暗暗得意,自然而然鼓足了幹勁,對銀號裡的工作格外上心。

此時的濟南工商業較為繁榮,也像其他大城市一樣孕育出了近代金融業的雛形。不過“金融”一詞尚未傳入,以貨幣為主要經營物件的行當通常被稱作“錢業”或是“銀錢業”。

銀錢業與後世的金融業在功能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二者的關係便如同蹴鞠和現代足球,聽上去是差不多的玩意兒,實際操作起來卻有天壤之別。像魏永明這樣在現代金融體系下成長起來的銀行員工,初涉此道必然是兩眼一抹黑,比外行人強不了多少。

從專業角度來看,銀錢業經營的不過是很普通的基礎業務,但大家開門做生意只參照同業之間約定俗成的規矩,監管則是依靠行業協會性質的內部組織,還有扯絡不清的人情世故在其中發揮作用。

這種生態表面簡單清晰,實際門道極深。其中關竅全靠行內師徒傳承,外人壓根無從窺探。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所謂門道多為障眼法,只要把握住行業本質,日後遲早能摸清路數。

眼下讓魏永明感到頭疼的是,整個大清國的貨幣流通行業呈現出一種似有序、似無序的混沌狀態,單要搞清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便需犧牲許多腦細胞。

以銀錢業最為關鍵的“錢”為例,清朝後期幣制混亂,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他在點心鋪打工時最常見的是各種通寶,也就是銅錢,每枚面值一文,一千枚串在一起為一吊。

咸豐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其歷代先祖在位時分別發行過大量銅錢,民間甚至還有許多明代通寶在流通。這就使得現存銅錢版式極其繁多,在錢袋子裡隨便伸手抓一把出來,起碼能看見三五個皇帝的年號。

而不同年代、不同鑄幣局、不同批次所鑄銅錢的成色、重量各有差異,難免存在優劣之分。其中又以新近鑄成的咸豐通寶最為輕薄劣質,百姓和商販日常交易時往往不太在乎,但若拿整吊劣錢去兌換白銀,少說也要被壓一成價。

白銀通常只在繳納稅捐或大宗交易中使用,魏永明這半年常聽人提起五十兩重的“官銀元寶”或是“馬蹄紋銀”,卻從未親眼見過。

小銀錠和沒鑄成型的散碎銀子倒不稀罕,不過通常只是為了方便攜帶和保管才專門兌換的,很少有人直接拿去市集上買東西。

令人意外的是,外國銀元在這裡反而較為常用,尤其是墨西哥鷹洋。這種銀元單枚重量不足一兩,但因其鑄造精美、規格統一,而且成色比普通紋銀稍好,所以預設按一兩銀子計價使用。

除金屬貨幣之外,各地銀號還分別印製有多種面值的錢票和銀票。紙鈔的普及有效降低了白銀和銅錢的實際流通量,因此朝廷才急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