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山東捻亂,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坐鎮濟寧的僧格林沁為了剿滅亂匪疲於奔命,按下葫蘆起了瓢,直忙的焦頭爛額,終究是一張蓋子扣不住三口鍋。

眼看匪勢難以阻擋,山東巡撫譚廷襄急令各縣增設團練自保。劉德培與司冠平遂在博山糾集起數百人馬,以“信和團”為名,與其他民團一起抵禦匪患。

沒過多久,捻軍張敏行、劉天福部長驅直入至萊蕪附近,意圖攻取博山,被信和團等當地團練藉助地勢擊退。旋即掉頭攻打濟南,又被官軍和西城營合力擋在外圍無法靠近。

捻軍兵勢如水,見北上受阻便轉為東進,先後圍攻青州、沂州未果,一部分退回了蘇北,一部分攻入膠州,直取登州府。

登州外圍各家民團奮起反擊,但因火器落後、火藥匱乏,一日之間連吃敗仗,團長悉數戰死,團勇陣亡八百餘人。

捻軍連夜進逼登州城下。當晚風大雨急,登州守軍嚴陣以待,總兵親自鎮守南門指揮,知府冒雨巡城鼓舞士氣。捻軍見城內防備森嚴,城頭又有許多巨炮,未敢強攻,僵持一夜後轉而退往周邊鄉鎮大肆搶掠。

登州城雖然兵精糧足,但膠東地區歷來社會安定,很少遭大規模土匪侵襲,因而下面官民皆無防備,見到捻軍來襲只能出錢求和。

捻軍每到一處,先在城外燒殺搶掠,再索要銀錢、鴉片、婦女等等,滿意之後才揚長而去,給膠東百姓帶來了巨大浩劫。

根據登州府志記載,自九月初六至初十的短短几天內,當地僅官府接獲報案的死者便有七千零五十三人,被擄走男女合計八千二百零七人,遭焚燬房屋兩萬九千六百多間,被搶掠的耕牛騾馬一萬七千九百多匹,糧食衣物不計其數。

捻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數日間接連碾過黃縣、棲霞、福山等地,勢不可擋的向煙臺進發。

當地士紳商人早已嚇的魂飛魄散,紛紛集資出錢請洋人退敵。駐紮於煙臺的英法兩國艦隊提供了部分軍火,並且直接派出水兵參戰,與清軍共同擊潰了來犯之敵。

這支捻軍遭遇重創後直接返回了蘇北。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魯南地區的其他捻軍也紛紛南撤過冬,山東捻亂暫告平息。

然而就在這幾個月之中,一些地方團練也迅速壯大了起來。劉德培與司冠平的信和團人數已經過千,等到捻軍稍稍遠去,他們便開始謀劃跟官府算賬。

九月初九,適逢博山附近舉辦廟會,劉德培趁機向現場百姓宣揚自己的理念,號召人們抵制官府加徵漕糧。

說來也巧,恰好有差役在廟會期間提著棍棒來徵糧。在劉德培的鼓動下,憤怒的民眾一擁而上,將差役當場打死。

眼見群情激奮,劉德培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帶著大夥衝進附近村莊,將各村大戶家的糧倉搶奪一空。

事情做的過了火,但當地官員畏懼團練,走形式責問了一番便沒再追究,打算就此息事寧人。

劉德培看出官府軟弱,於是放開手腳聯合周邊民團擴張聲勢,次月率領大隊人馬直奔淄川,將正在城外催糧的縣衙差糧官當眾斬首,要求知縣取消加徵的漕糧。

淄川城四門緊閉,兵丁上牆守備,情勢一觸即發。經過本地官員和鄉紳的努力調停,知縣無奈之下答應不再加徵。劉德培又逼著他在城隍廟外立碑為志,方才撤軍返回博山。

信和團強迫淄川縣低頭服軟,因此受益的民眾歡欣鼓舞,官府方面則是既怕又恨。等他們一走,那名被殺差糧官的家屬便去省城控告,請求濟南府出面緝拿兇犯。

此時陳寬已因病不理政務多時,濟南知府一職由吳載勳暫時署理。他知道信和團的頭目與表哥張積中之間存在聯絡,不願過多摻和其中,便以“博山縣民團應歸青州府管轄”為由,輕描淡寫的將這件事劃了過去。

就在捻軍攪亂山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濟南府穿越實錄

醉可樂

大元權臣

可以摸的北冥胖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