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柱石將傾,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永明見敵軍炮口指向這邊,不敢戀戰,帶領團勇撤出半里多地,打算繞到洋槍隊前面再進行一輪阻擊。
正兜著圈子迂迴移動之時,隊伍中張皮綆扯起嗓子高喊:“大哥你看!大軍撤了!”
眾人急忙回頭觀瞧,身後任化邦所部已敗了下去,遠處各陣的捻軍旗幟也在不斷後退。
魏永明驚疑不定,眼見清軍如潮水般湧了過來,也只好掉頭隨捻軍撤退。
剛跑出沒多遠,忽然東邊喊聲四起,大隊騎兵從中路方向橫衝過來,如數把尖刀斜斜插入清軍陣中。
原來就在西路雙方交戰之時,賴文光和張宗禹成功將僧格林沁的中軍誘入埋伏圈,一番苦戰後擊潰了其前鋒部隊。
僧格林沁見狀忙率本陣兵馬後撤,中路捻軍緊追不捨,同時派出精兵趕來支援西路。正在撤退的任化邦等部旋即掉頭重新加入戰鬥,西城營也配合他們在外圍遊走射擊。
西路清軍遭遇兩面夾攻,拼死血戰半個時辰之後,僅陳國瑞與何建鰲率殘部突圍逃離戰場,剩下的幾乎被全數殲滅。
捻軍在原地稍事整頓,接著分兵去支援東側戰場,其餘緊隨中路人馬前去追擊僧格林沁。
五十五歲的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此時在部下面前表現的依舊鎮定,但心緒已然大亂。
他是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兒的後代,自幼家境貧寒。因儀表過人,少年時被選為科爾沁多羅郡王的嗣子,後承襲郡王爵位,在朝中歷任要職,深受道鹹二帝寵信。
十二年前,太平軍北伐攻入京畿周邊,咸豐帝親自將努爾哈赤所用戰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統領健銳營、火器營、前鋒營、護軍營及察哈爾各旗兵馬,率同蒙古諸王出京平剿。
僧格林沁不負聖望,兩年之間數次擊敗北伐軍,生擒其統帥林鳳祥、李開芳。
因此大功,他得以加封親王,獲賜“湍多巴圖魯”稱號,被譽為“國之柱石”,與曾國藩並稱“南曾北僧”。
僧格林沁是位性情剛烈的王爺。七年前大沽口炮臺被英國人攻陷,他怒而彈劾統軍無方的直隸總督譚廷襄,又奏請咸豐帝終止談判,極力主張死戰退敵。
在主和派的強烈反對下,這項建議並未被採納。朝廷一面與英國人簽訂了《天津條約》,一邊好言安撫僧格林沁,命他接管大沽口防務事宜。
僧格林沁吸取了此前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防禦工事,整備軍隊,在來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重創英國艦隊,讓清廷大大揚眉吐氣了一番。
然而好景不長,英法聯軍很快捲土重來,進一步擴大了戰爭規模。僧格林沁抵擋不住敗回通州,隨後又率大軍在八里橋阻擊敵人,再次以慘敗告終。
這場戰爭的結果,咸豐皇帝倉惶逃往熱河,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廷不得不與英、法、俄三國分別簽訂和約,還被迫承認了俄國此前割佔的六十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侵略軍撤走之後,主和派大臣紛紛將矛頭指向僧格林沁,埋怨他無端觸怒列強,招來此等禍事,咸豐帝也因此削去了他的爵位。
好在沒過多久,山東一帶的捻軍成了氣候,清廷只得又命僧格林沁率兵剿捻,不但賞還了奪去的王爵,而且還加詔世襲罔替。
僧格林沁對朝廷感恩戴德。他親率蒙古騎兵、節制五省人馬,幾年來與捻軍屢屢交手,雖說是勝多負少,卻始終難以徹底剿除,難免招來些許微詞。
如今太平天國已經覆滅,朝野對於曾國藩這位漢臣的評價急劇飆升,甚至有人提出讓他率領湘軍北上剿捻。
儘管曾國藩委婉推辭了朝廷的提議,但這件事足以讓身為滿蒙親王的僧格林沁感到面上無光,因此從年初開始就一直緊緊追著捻軍不放,迫不及待的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