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可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黃河改道,濟南府穿越實錄,醉可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這是——”魏永明一個恍惚,只見無邊無際的渾濁黃水漫溢於山腳下,浸沒了遠處不計其數的村莊和房屋。
隱隱有水聲自下而上傳來,從河面快速漂流的樹木和其他雜物判斷,水勢依然十分洶湧。
“那是大清河。”宮二嫂輕聲答道:“如今已被黃水奪去了河道,不知何時才能恢復清澈。”
“大清河...怎麼會...”魏永明顫聲自語。大清河寬不過二三十丈,而山下這片黃水一眼望不到盡頭,少說也有幾百丈寬。
“若非親眼得見,當真難以置信。”宮二哥仰天感嘆:“此地距河堤數百里之遙,水情尚且如此慘重。可想而知,潰壩之處是何等景象!”
“是啊。”宮二嫂黯然垂淚:“百姓何辜,竟無端遭此災禍。只盼朝廷早日修葺堤壩,令黃河復歸故道,以解黎民於倒懸。”
魏永明百感交集。他很確定宮二嫂善良的心願無法實現,因為眼前這條黃河才與自己本來的記憶相吻合——從濟南西北方流過,最後在東營入海。
換句話說,黃河下游遲早會因為堤壩潰決導致改道,並且再也沒能恢復原樣。
如果沒猜錯的話,十有八九便是眼前這一次了。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居然會親身經歷這場慘烈的浩劫。
魏永明的確沒猜錯。咸豐五年六月十九,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
滔滔黃水先流向西北,隨即折轉東北,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結束了此前數百年間經由淮河入海的局面。
後世《再續行水金鑑》有載:“一時間黃水浩瀚奔騰,水面橫寬數十里甚至數百餘里不等。氾濫所至,一片汪洋,遠近村落,半露樹梢屋脊,即漸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灘,人馬不能駐足。”
此次黃河改道對山東影響最大,沿途的曹州、東昌、泰安、濟南、武定等五府二十餘州縣受災嚴重。
大清河不復存在,包括京杭運河在內的許多河流被沖斷、淤廢,極大改變了原有的水系環境和生態面貌。
漕運中斷、農田荒廢,致使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無數人死於災後的饑荒和瘟疫。
活下來的百姓在此後歲月中或背井離鄉,踏上闖關東的艱辛旅程;或淪為賊匪,為晚清持續多年的動盪埋下了隱患。
當然,此時魏永明尚無法瞭解洪水即將帶來的巨大影響。儘管牽掛著曹老六和武七等人的生死,也時常惦念遠在濟南的葛清竹、四嬸和羅亞安,但無奈自己沒法行走,只好安心留在馬山養傷。
一個多月過去,得益於宮氏夫婦與村民們的悉心照料,腳踝骨折處癒合的很順利,魏永明開始小心翼翼的嘗試拄著拐下地。
又過了一個月,他已經可以一瘸一拐的獨自緩慢行走。從此一邊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訓練,一邊幫大家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山上的生活閒適而又愜意。晴天摘野菜,雨後挖竹筍,熱了去溪中洗澡抓魚,冷時在屋裡談天小酌。
到了早冬時節,馬山周邊的水勢有所減退,魏永明的腳腕也終於痊癒如初。
他掛念著家中的一眾親友,迫不及待打算下山返回濟南。宮二夫婦不便多做挽留,隨即準備好衣物和乾糧清水,又找來一頭毛驢為他代步。
臨行之日,鄉親們將魏永明送到山下,宮二哥握著他的手說:“當今世道紛亂,朝廷羸弱無為,兵禍頻仍不斷,此次水災更是上天示警。兄弟既然投身團練,能夠鎮亂安民固然極好,若日後遭遇不測,儘可攜家眷來此遁世避禍。”
宮二嫂柔聲叮囑:“這場大水如此兇險,可非但沒要了兄弟的性命,反倒讓你哥倆得以見面結識,也算是一件天大的緣分。這幾個月咱們相處的如同家人一般,實不捨得你就此離去,還盼今後得空時再來與大家相聚些日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