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遠銜恩命到朝鮮,英雄志,孫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震山我我可以走了麼?”
崔風憲先前話說得重了自感歉疚忙道:“大人快請吧。一會兒船上不論生了什麼事您都別出來。”
“那當然那當然”話聲未畢徐爾正已然逃之夭夭轉眼間便鑽入了艙裡不忘隨手關門。可憐兩名婢女急起直追卻還是晚了一步一時只能急急拍門:“老爺!老爺!你快開門啊!我倆還沒進去啊!”
正叫嚷間忽然甲板一陣顛波對方的船艦從左側趕了過來竟帶得海面劇烈起伏兩名婢女啊地一聲竟已滑倒在地。崔風憲嘿地一聲自知敵方要衝撞自己霎時猛烈轉舵直朝敵船撞去怒吼道:“吹嗩吶!警告他們退開!”
嗚嗚嗚嗚眾水手提起了嗩吶高聲吹鳴警告對方早做避讓以免船身對撞兩敗俱傷。陣陣嗩吶吹鳴中猛聽“砰”地一聲大響對方毫無退縮之意竟又追撞上來。
“操!”崔風憲狠罵一聲也是他性情剛猛當下狠力轉舵便朝對方硬擠過去。猛聽砰砰之聲連響右舷處竟也晃盪不已崔風憲吃了一驚急朝右舷去看驚見船身右側竟也追來了一艘船雙船一左一右已然夾住了自己的座船。
敵我雙方即將短兵相接崔風憲怒吼傳令:“永樂老將!拔刀應戰!”
“殺啊!”雙船包夾此戰避無可避眾船伕咬牙切齒有的持刀、有的提槍連小獅子也吼了起來正要上前殺敵陡然間一道火炬透霧而來只見正後方大浪翻滾卻又駛來了一艘大海船但見船上裝飾華麗桅杆上高懸王纛大書“朝日鮮明”四字。
眾船伕呆呆看著對方的王徽面面相覷之中忽然全數跳躍起來歡呼道:「是朝鮮國的船!是朝鮮國的船!」
“山高水麗、朝日鮮明”中國立國數千載唯一堅定不移的友邦便是位在中原東方的“白袍之國”朝鮮此國本名“高麗”更古時則稱為“高句麗”與“新羅”、“百濟”鼎足而三國中儒學昌明與中國極其親善友好素有“禮義之邦”的美名是以眾船伕一見是朝鮮的王船到來個中的激動喜悅真不足為外人道也。
眼見眾船伕雀躍連連把殺人兇刀全拋下了。崔風憲也鬆了口氣當下行到船頭喊話道:“朝鮮國的朋友們!咱們是中國商人並非壞人諸位若有什麼大事可否上船相見?”
聽得叔叔朗聲喊話說得卻是漢語崔軒亮附耳便問:“叔叔人家是朝鮮人聽得懂漢話麼?”
崔風憲笑道:“朝鮮可不是什麼契丹女真人家也是搞科舉的。舉國百姓都是熟讀孔孟滿腹經綸區區幾句漢話他們怎會聽不懂?”崔軒亮訝道:“他們也有科舉麼?”
崔風憲笑了一笑只管望著對方的王船神色一派輕鬆。
自“新羅王國”統一“百濟”、“高句麗”以來朝鮮便開始引進儒學大興科舉派出了無數儒生抵達長安便與日本的「遣唐使」相仿。只是不同於東瀛人的來去匆匆當時來華的朝鮮人多半世居於中國多受中國天子禮遇重用。如大唐名將“高仙芝”便曾率領唐玄宗的兵馬出兵西域決戰大食帝國國中更是科舉興盛千百年來不知出了多少大儒者與中國交往更是頻繁。
只是好景不常自大唐覆滅後五百年內契丹、女真、蒙古相繼崛起長城淪陷中華萎靡百萬鐵騎向南而入竟使億萬漢人淪為胡奴千載文明毀於一旦新羅也於同時滅亡。自此儒學被廢百姓們受盡蒙古人、色目人的輕蔑欺凌國人久而久之習以為常猶不知自己生在末世之中。
五百年內必有王者興漢人稱奴二十五世終有復興的一天。到得本朝太祖之時他領軍百萬率天下萬國之先一舉攻破蒙古大都不久之後高麗大將李成桂也即起兵呼應一舉推翻蒙古羽翼高麗王朝另創大名鼎鼎的朝鮮王國。自此西起北京、東至漢城兩國聯手開創了光輝燦爛的儒學盛代兩國之間患難之交生死與共其中的唇齒相依點點滴滴怎是三言兩語說得盡、道得完?
眼看倭寇不見了卻來了患難與共的友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