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隆慶天下》序章,英雄志,孫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韃靼面面相覷心裡都感驚詫看這牛角刀何其沉重便是大人也耐不住重擊豈料這孩子六七歲年紀竟能架開這雷霆一擊?那領心裡不信頓時奮力再砍卻聽當的又響牛角刀二次盪開卻又給架住了。

眾人眼裡看得明白只見那孩童縮緊身子以刀面當作了盾牌用身體分量牢牢挺抵無怪能擋下這一刀。韃靼眾人微微一奇那領則是啐了口唾沫把手一揮同伴們一齊挺刀而上。

私下滿是微弱哭聲人人都曉得二弟要給砍為肉泥了那孩子卻死也不肯走只聽噹噹噹的一片亂響金光乍現間雜著無數悶聲痛哼韃靼眾人腳步踉蹌竟都向外跌開了。

在爹孃的激動注視下只見那老卒單膝跪地卻是他反手殺出了一招。直至此時眾人方知道這老卒非比尋常他以重病待死之身尚能獨力對抗十八騎。隨手一刀劃出金光懾人逼得敵手盡皆退讓。那領驚怒交迸不知這一老一笑何以如此古怪他親手接過弓弩正要遠遠將之射殺卻見那老卒低下頭去奮力吹響了嗩吶。

嗚嗚……嗚嗚……嗚嗚……

那嗩吶聲本該高亢激昂此際聽來卻似瀕死猛獸的低吼蒼茫悲涼。慢慢的那嗩吶聲低微不聞那老卒也給劈了致命一刀已然倒地不起。

那領雙目圓睜正要轉頭來看卻覺喉頭一涼竟給一柄長劍架牢了。他牙關顫抖低頭去望赫見劍上鏨著“燕山十三位”五個篆字。一名軍官俯身下來揪住那領得髻將他拉起身來附耳含笑:“韃子……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眾韃靼大驚失色正要拔刀禦敵卻聽刷刷刷之聲不絕於耳大批箭簇迎空射來全數釘到了腳邊。海生仰頭急看大喜而呼:“爹!是官軍!是官軍!”

日月旗高展在天旗下兩面直幡左是“隆慶”右是“燕山”一是朝號一是軍號一匹又一匹高頭駿馬一名又一名重甲將士八方遍野計達數千。

那帶頭軍官微微一笑把那領的頭揪轉過來讓他望向遠方山峰。

暮色籠罩太陽即將完全下山當此一刻天地最是昏黑。慢慢的夕陽沉山新月初輝日月同臨遠處山峰在地下映出了最後一道黑影。

一根食指豎起沿著黑影筆直而去指端末處是一顆初生的金星恰恰位於峰頂之上。

日月星三奇同臨各自照出了一道光影交匯於大草原之上。那爹爹張大了眼顫聲道:“這……這是天壽山腳……”帶頭軍官微笑頷:“說對了。此地正是天壽山長陵天壽山。”

那爹爹甫脫虎口原本滿心感激可聽得“長陵”二字卻不覺啊了一聲向後摔跌渾身抖自知闖到了一處絕不該來的地方。

天壽山長陵天壽山陰間冥城的地宮入口。

那帶頭軍官揪住韃靼領手上一個力壓得他跪倒在地一旁下屬也將番人盡數帶來命其跪成列面向天壽山。那帶頭軍官附耳過來輕聲問道:“朋友知道這裡住著什麼人?嗯?”

一時間滿場韃靼牙關顫抖人人仰起臉來望向遠方得天壽山幾連站都站不穩了。

這座陰城是一座墳墓比冥府更讓凡人敬畏因為此地埋了一個人誰都不敢驚醒的人

昌平縣、天壽山下葬日月朝第三任國君他便是漢人史上空前絕後、武功至強的皇帝:“永樂大帝”。

他是罵名最甚的一位皇帝不僅仿效始皇修長城還學漢武徵番邦乃至於六伐北元、七下西洋八十萬大軍徵安南縱是秦皇漢武加總也及不上此人的窮兵黷武這便是葬於天壽山中、“永樂大帝”武霸的一生。

天頂日月星三奇同臨照亮了遠方的黑暗大殿人人心中都明白這便是永樂帝陵墓的入口:“祾恩大殿”。至此眾人也才明白為何那老卒一吹嗩吶便能召來援軍原來這“燕山十三衛”正是守陵的兵馬。

那軍官儀表堂堂氣宇不俗其餘下屬也是戎裝金甲想是身份不俗。看來天子腳下氣象森嚴眾兵將自視奇高絕非窮鄉僻壤的土團練可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主無極

天降之大任

趕屍九萬年突然發現是仙俠

九色長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