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客來閒聊客去眠,英雄志,孫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不知李成桂是何來歷,更沒聽過“神功震主”的名頭,莫不滿頭霧水,不孤子拉住了好友,蹙眉道:“到底什麼跟什麼?你可否說清楚些?”
先前王魁專心替人治傷,沒曾注意“目重公子”,此時聽得“神功震主”竟然藏在這人背後的石匣裡,卻是滿頭冷汗,道:“九華先師說,這世上有三柄兇刀,各自觸犯了一個禁忌。一犯火戒、一犯金戒、一犯土戒,據說犯火戒的那柄刀位於東瀛,便是傳說中的‘不宿刀’,至於另一柄觸犯土戒的,則是朝鮮的‘神功震主’。因為李芳遠終身佩戴著這柄刀,所以世人多稱他為‘神功大王’。他少年時曾奉父王李成桂之命,前來南京貢馬,途中路過北平時,還曾在燕王府落腳。”崔軒亮眨了眨眼,道:“燕王?那又是誰啊?”不孤子哈哈大笑:“虧你爹還是‘燕山八虎’之一,你連吃誰家的飯也不知道麼?告訴你這無知小兒吧,這‘燕王’便是後來的永樂大帝,他登基前鎮守北平,給太祖封為燕王。”說著提氣暴吼:“懂了麼?”
聽得點蒼小七雄一齊放聲大笑,崔軒亮滿面通紅,他急於遮掩,便道:“好啦、好啦,那後來呢?李芳遠見了燕王以後,兩人就變成好朋友了嗎?”王魁微笑道:“這你倒說對了。這李芳遠和咱們的燕王永樂帝一樣,兩人均非長子,偏偏都有鴻鵠之志,是以兩人一旦見上了面,真是相見恨晚。據說他倆在王府裡連著談了三天三夜,終於結成了異姓兄弟。”
眾人嚇了一跳,紛紛問道:“什麼?皇族們也能相互結拜麼?”王魁噓了一記,作勢噤聲,道:“當然不能了。皇族乃是國家觀瞻之所在,別說不能和朝鮮人結拜,便和中國人也是不行。所以太祖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曉得李芳遠和兒子嚼舌根,便趁李芳遠來南京貢馬時,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王魁咳了一聲,道:“你們見過那個崔中久吧?”
聽得“百濟國手”之名,眾人都是點了點頭,王魁低聲又道:“你們曉得他的腿是怎麼瘸的?”眾人顫聲道:“是……是給太祖打得麼?”
王魁嘆道:“正是如此。之後太祖還把崔中久流放到了貴州,直到永樂大帝登基後,方才返回朝鮮。”崔軒亮笑道:“難怪這人說得一口流利漢語,原來是這樣練出來的。”
先前崔風憲與“高麗名士”生死相搏,那崔中久卻在一旁冷嘲熱諷,眾船伕聽在耳裡,自是恨在心裡,此時聽得太祖揍過此人,心裡都浮起了一陣快意。不孤子又道:“好啦,甭提那崔中久了,這人不是個東西,活該給打死。倒是那明國勳是何來歷?為何會帶著那柄‘神功震主’?”
王魁皺眉道:“這……這我就不太清楚了,只是我聽人提過,好像那柄‘神功震主’是帝王之物,只能由真命天子攜帶,否則便會帶來不祥。正因如此,過去便給埋藏在長白山的一座帝王陵墓裡,做為辟邪鎮墓之用。不宿刀主‘殺’,破的是火戒。可‘神功震主’破的卻是土戒,讖曰:‘半圭半林、出土則變’,術士稱其主‘弒’。”崔軒亮皺眉道:“弒?什麼意思?”
王魁咳了一聲,解釋道:“弒就是以下犯上,如臣弒君、子弒父,徒弒師,皆可用這個弒字。”崔軒亮大吃一驚,萬沒料到“神功震主”竟有這般可怖典故,他苦笑幾聲,道:“這麼說來,無論誰拿了這柄刀,便會殺死國王嗎?”不孤子駭然道:“真***玄,這柄刀又是怎麼到明國勳手中的?朝鮮國王不怕他造反麼?”王魁搖了搖頭,道:“這我就不曉得了,你還是問天絕老弟吧。”
眼見眾人望著自己,天絕僧便放下了粥碗,說道:“我曾聽本寺長老提過,‘神功震主’是現任朝鮮國主李祹親手交給‘華陽君’的。”
不孤子大為驚訝:“什麼?這是國王親手給他的?”天絕僧道:“沒錯。據說這柄刀染過血,頗為不吉。自‘神功大王’死後,繼任的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