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十二 無相忘 一,塵緣,煙雨江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匹夫而已!身為主將,當知兵事,兵書有云……”

他剛要長篇大論,紀若塵便打斷了他,道:“這世間兵書所講,皆是凡將俗兵鬥戰之法,一代勇將也不過力敵百人。但在道行深厚的修士眼中,千軍萬馬,也是來去自如。所以必得有相應剋制辦法。”

濟天下撫須微笑,似乎胸有成竹,道:“無妨!修道之士雖然神通眾多,但必定對凡人心存輕視,且所謂大道不蒙塵,等閒不會理塵世間事。不過世間萬事,力不勝謀,只消來人對我們心存輕敵之意,我便要叫他有來無回!只是到時候手段激烈些,還請主公見諒。”

紀若塵微笑道:“不管何謀,只要能克敵制勝,但用無妨。”

濟天下自然知道這位主公向來不以人命為念,行了一禮,正要出帳,忽然又想起一事,低聲問:“不知主公現下真元到了何等境界?哦,便以道德宗三清真訣為基準計算好了。”

紀若塵又已翻開春秋,頭也不抬地道:“太清太聖境。”

濟天下從懷中取出一張紙條,伸手指一個個地數上去“太清高聖,太清上聖,上清至真……”,數完之後,他面色便有些難看了,想了想,道:“眼下當務之急,主公還是少讀些春秋,多修修真元吧。”

紀若塵笑了笑,笑容有些高深莫測,未予回答。

玉童也陪著笑了,嫵媚中有些掙扎,有些疑惑,隱隱還有些不自在。

濟天下也笑了,努力笑得高深莫測。

安祿山中軍起兵時分,紀若塵大軍也即興兵出征,全軍只攜三日糧草,一應輜重皆留於范陽,由二千民夫健婦押車隨後而來。

大軍兵行神速,三日而越六百里,至晉州城下時,晉州太守求援快馬尚未及出城。

晉州雖近塞外,但有河北、平盧等地的安祿山大軍作為屏障,已經年未經戰事,不見兵戈,因此逐漸繁盛,至今日共在藉八萬餘戶。晉州雖頗為富庶,但不修兵事,城中三千守軍缺額八百餘,刀槍盔甲多有鏽跡,十餘匹戰馬也不喂得不肥不瘦。

晉州太守姓白名易,這日剛得了急報,稱安祿山已反。白易頗有幾分才學,上知些天文,下曉點地理,中明為官取賄之道,本是很有幾分前途的。他知道晉州是去長安的必經之途,至少有一隻叛軍會向這邊來。算算時日,若安祿山前鋒疾進,則十日左右便會到晉州城下,眼前還有些時間決定是逃是降。晉州兵微將弱,戰是肯定戰不過的,白太守對明皇的忠心還未到以身殉國的程度。

白易本想先遣快馬向潼關報急,然後命家人收拾細軟,先去潼關避禍。潼關關險兵強,駐紮著數萬精兵,糧草堆積如山,當可擋住安祿山叛軍。

哪知他剛寫好報急奏摺,折上墨跡未乾,便有下人跌跌撞撞地闖了進來,稱安祿山大軍忽至,現下已在北門外列陣!

白太守只覺腦中一陣眩暈,手中毛筆落在案上,將剛寫好的摺子汙了。

他一聲長嘆,蕭瑟地道:“走吧,上城頭去看看。”

晉州北門城頭早已人頭湧動,守城偏將還有些智計,心知營中兵丁不足,便自庫中取了一千多套軍服,命壯年百姓穿了,持刀挺槍,到城頭上湊數,即嚇阻敵軍,也壯一壯自己的膽。一時之間,晉州城上倒顯得兵丁眾多,只是人人面色蒼白,個個身體發抖,軍容就談不上怎樣了。

北門外一里處,五千精銳已列陣完畢,刀槍如林,旌旗似海。軍容佇列極是齊整,如刀切過一般,兵丁人人面無表情,但以略微發紅的眼珠盯著城頭上聳動的人頭,瞳仁深處,隱隱燃著瘋狂而肆虐的殺氣。

白太守只看了一眼,便被對方軍陣中那濃濃的殺氣激得胸口一陣翻湧,險些嘔了出來。他向左右一看,見士卒將校人人都是面如土色,自己倒還算好的,不由得暗歎一聲,心道這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緣:隨手佈下萬千至寶秘境

茶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