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章十五 坐金鑾 三,塵緣,煙雨江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寶十五年十二月,安祿山大軍馳騁河朔,所向披靡。\\
大軍渡過黃河之後,沿南岸西進,同時分兵出掠周邊富饒城鎮,一路如出入無人之境。沿途城守或逃或降,安軍縱兵洗劫陷落城池,擄掠財貨、強拉夫丁,如遇抵抗,動輒屠城。
安軍主力則西攻洛陽,自起兵之日起,僅用了四十多天便遙遙看到了虎牢關。城築於大?山上,南連嵩嶽,北濱黃河,山嶺交錯成一片險隘之區,形勢衝要。
然而如此天險也未稍稍阻止北軍鐵蹄。
當其時,封常清已完成新軍招募和武備,安軍南下之勢迅猛,為免形成困守東都、兵臨城下之局,他率新軍東出洛陽坐鎮虎牢,亦是有挑鞭過黃河之意。不料各地守軍竟是一觸即潰之勢,一日之間,多有數城失落的戰報。
以北地善戰之兵對市民走卒烏合之軍,戰果毫無懸念。
封常清新軍出城接戰,尚未集結成形,北軍騎兵已狂悍地放馬衝陣。新軍大多不會射箭,城上遠端輔攻的箭矢投石寥寥,根本對善騎射的北軍不能形成威脅,而那些兩個月前還握秤揮鋤的兵卒何曾見過如此凶神惡煞,兩軍相接,只是稍做抵抗便不顧號令潰退,以封常清之能也徒呼嗬嗬。
猶為雪上加霜的是,安祿山陣中修士成群,法術高強,又配合默契,三五成群出動,往往兩軍甫一接陣,封常清軍中寥寥無幾的修士便被屠戮殆盡。如是,安祿山虎狼之師更加不可稍抗。
虎牢僅一日便失守。封常清竭盡全力才能收集敗散的部隊,西撤收縮戰線。然而北軍主將史思明已洞察新軍弱點,不做任何休整,盡點騎兵,命一人帶兩匹坐騎,雙份軍備,緊緊銜尾追擊,不給新軍絲毫喘息機會。\\
如此戰術果然切中要害,偃師、葵園、洛陽,封常清的新軍每退到一地,尚不及重新編制休息,追兵便至,兩軍相接,又是一觸即潰。潰敗之勢一直漫延至東都上東門,北軍精騎自四門呼嘯而入,封常清敗入內苑,身邊只剩老兵親隨百餘人,血戰至再無可戰之兵,破牆西逃。
十二月十三日,東都陷落。
安祿山策騎入城,時天降大雪。他由北地虎狼之師拱衛,環視顧盼,志得意滿。街衢坊市,處處擠滿了被明晃晃的刀劍逼來迎接清君側義師的百姓。至於洛陽皇族、東都官員,大多不及逃出,除了頑固不化一心求死者,皆蜂擁至安祿山駕前跪迎。一時間,安祿山躊躇滿志,揮鞭環指,大笑道:“才入洛陽,便瑞雪盈尺,此乃天佑我義師!”。
左右立刻有拍馬迎奉之輩大加阿諛,然而武將文采有限,來去不過是些直白的武功赫赫之類。忽見一著官員服色的男子出列,朗聲道:“象曰云雷屯,大君理經綸。馬上取天下,雪中朝海神。”
安祿山頓時大喜,一時間也顧不得此詩似通非通了。
此時又有數十名僧人、道士、耆老、名士聯袂而來,手託黃表勸進。至此,映襯著東都上空縷縷被焚屋宇的黑煙,遠處已近尾聲的廝殺,和北軍剛剛拉開序幕的入室“搜查”,安祿山終於踏上了他心目中的帝王之土。
是夜,皇宮四宜苑凝碧池畔大開宴席。
安祿山自然高踞上坐,史思明、安慶緒侍坐兩旁,次第以下為眾將。絲樂起後,安祿山紅光滿面,首先舉杯邀酒,眾將轟然應和,殿內一時間觥斛交錯,好不熱鬧。
酒行數巡,殿陛之下,樂聲突起,金戈鐵馬,短蕭鐃歌,有赫赫軍威,帶甲軍士持戟成列,跳起殺氣凜然的軍舞。
未幾,簫鼓稍歇,安祿山卻笑而示意軍舞計程車卒留於殿內,侍立兩側。
一聲清越琵琶聲拔高,絲竹之音大盛。一隊隊輕紗曼舞的教坊樂工魚貫而入,按部分班立定,旋而翩翩起舞。只見玉腕輕舒,蠻腰嫋娜,耳聽得環佩輕擊,響鈴搖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