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景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宋徽宗趙佶!,穿越武大郎從賣餅開始,雨景天,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看到這般景色啊!”

所有高樓之間都有紅色燈籠,天空綻放煙花,即便此刻天色漸晚,也是日夜如白晝。

武植點點頭:“這汴京乃是皇城之地,自然是最繁榮的,那些趕考的人以後都想留在汴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四周來來往往的人,有一些年輕人還會在窗邊吟詩作對,嬉笑談樂。

不過趙三聽了覺得不咋地。

趙三道:“哎,我也想吟詩一首了,可惜肚中沒墨水啊!對了老爺,您詩詞造詣很深,這樣的美景,老爺……”

“你小子。”

武植笑道:“詩詞嘛不難,如此美景的確需要一首詩……”

“就知道老爺大才!”讓趙三現場吟詩一首,那是要他的命,但是老爺就不同了,本身是解元公,詩詞還不是小意思。

這時武植道:“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鳳味肥鮮。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招貴客,引高賢。樓上笙歌列管絃,百般美術珍羞味,四面闌干彩畫簷。”

趙三聽的眼珠子放大,僅從詩詞聲音上聽,趙三也感覺此詩配合現場樊樓絕對名副其實,不由震驚。

其實這首詩就是出自宋朝,不過屬於無名作者,首先不說是否出自未來年月,還是當今,即便是當今,聽過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數。

所以武植用這首詩詞,也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詩詞,他腦海中還有很多。

這時,忽然一道雄厚的聲音傳來:

“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好詩啊!”

旁邊趙佶和童貫路過,剛剛聽到這首詩詞,不由得讓趙佶一愣,連聲稱讚起來。

童貫也是點點頭:“趙公子,此人所作詩詞,形容的就是此刻的樊樓,的確繪聲繪色,將其中的精髓描繪了出來,有些才能。怕不是進京趕考的舉人吧”

趙佶最欣賞有才能的人,他看到武植便道:“兄臺作的詩甚好,不知這位兄臺哪裡人”

聞言,武植回道:“我乃東平府下,清河縣人,武植!閣下是……”

趙佶道:“在下趙易,清河縣居然有這樣大才之人,幸會幸會啊!普天之下,能作出這樣詩詞的人不多見。武植兄來汴京可是來科考的”

趙佶的腦瓜子還可以,一個清河縣的人跑到這汴京,看武植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樣,便猜出了一二。

趙三笑道:“我們家老爺就是來科考的,在清河縣剛中的解元公。”

“哦武兄居然是清河縣的解元公”趙佶聽後頗為意外,童貫對武植也是多看了一眼。

難怪此人能作出這樣的詩詞,如果是解元公,倒是能理解了。

兩個人交流一番,武植也不是太清楚這二人是做什麼的,看來頭應該不小。

他們二人只說自己是經商之人,其他的也沒透露。

武植和趙佶聊的倒是很愉快。

因為武植腦海是個文庫,知詩詞文化,而趙佶是一個藝術皇帝,聊的東西就多了。

到最後,兩人從詩詞文化,民生,又從古朝聊到大宋,在聊到當今官家宋徽宗身上。

趙佶將話題引到皇帝身上,武植內心一震。

而童貫也是注意力在武植身上。他擔心武植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來,雖然趙佶是偷偷出來,但亂說話肯定是聊不下去的。

既然聊到宋徽宗,武植想了想。

“要說道大宋官家……”武植道:“這不是一般人吶!”

“哦武兄此話怎講”趙佶來了興趣。童貫則是謹慎起來,不知道武植想說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