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這跟為他人做嫁衣,有啥區別?
唐居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這跟為他人做嫁衣,有啥區別?,重生四合院,開局是八十年代,唐居易,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民經商浪潮開始掀起。
也就是那時候,出版社放開了更多管制,徹底改成自收自支政策,所以很多出版社為了賺錢,才開始放飛自我。
正因為這樣,一些八十年代的盜版書,仔細一看出版時間,大部分都是八四年十月以後出現的,原因就在於政策解綁的緣故。
而在八四年政策全面解綁之前,大部分出版社還是吃財政飯,賺多賺少一個樣,自己撈不到多少好處,名聲還不好,這才缺乏盜版港臺武俠小說的意識。
比如那個著名的《武林》雜誌社,這個雜誌社是最早在內陸連載金庸作品的雜誌社,早在八一年就開始連載射鵰,並因此而名聲大噪,發行量瞬間就爆棚。
就因為連載射鵰,《武林》從名不見經傳的小雜誌社,變成月銷過三百萬的大雜誌社。
可既然情況這麼好,後來為何不再連載射鵰,還自己停更了?
並不是金庸老爺子對那家雜誌社發出版權警告。
而是當地有關部門的有關人士,覺得盜版港臺武俠小說太丟臉,或者說看不慣這種情況,對《武林》雜誌社發出“儒雅隨和”的勸告,所以《武林》才停更了射鵰。
《武林》雜誌社可是廣州的,是一向比較開明的南方雜誌社。
連南方的雜誌社都這樣,北方的出版社雜誌社更是可想而知。
但《武林》畢竟開了一條口子,讓港臺武俠小說被廣大內陸百姓所知。
而有了市場,自然就有需求。
於是後來,一些比較開放的、正規的、南方的出版社,就開始偷偷出盜版的武俠小說,發行量卻不多。
正因為這樣,才物以稀為貴,一套射鵰英雄傳,此時就敢買肆拾元。
一直要到八四年以後,到處都是盜版武俠小說的時候,價格才被瞬間打壓下來。
可也正因為這樣,八四年之前的盜版金庸小說,在後來的舊書市場上才價格很高,就因為數量少,還很有紀念意義,形成了稀缺屬性,跟猴票的性質差不多。
就是說,在整個八十年代,由於國內版權意識淡漠,所以國內正規出版社抄襲海外的文學作品,根本不受任何約束,這就跟印度仿製藥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更直接粗暴。
這種現象,好像要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國內的著作權法正式公佈,局面才有所改觀。
到了那個時候,各大正規出版社因為法律跟政策所限,不再幹盜版了,這才有私人作坊的生存空間。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九十年代以後的盜版書,質量明顯不如八十年代的盜版書。
原因就在於,八十年代的盜版書,那都是正規出版社去做的。
想到這裡,曹志強才恍然大悟,明白為何這時期很少有三無劣質盜版書了。
原來,不是這時候的老百姓更有版權意識,只買正版書,而是因為正版書價格便宜質量好,導致私人書商爭不過正規出版社。
正規出版社的印刷裝置更好,排版更好,插圖更好,出的圖書質量更好,價格還特便宜。
除此之外,正規出版社還有正規的發行渠道,有更大的議價權,所以同等價格下,正規出版社的利潤更高。
反觀那些沒正式執照的三無出版商,他們沒有發行渠道,或者就算找到發行渠道,議價權也很低,所以為了賺錢,只能從圖書質量上下手。
圖書質量差,價格還不便宜,老百姓自然會用腳投票選正版。
同樣都盜版,私人盜版商,怎能鬥得過正規出版社?
等等,問題的關鍵好像不是這裡。
想到這裡,曹志強忽然靈光乍現。
沒錯,問題的關鍵,確實不是盜版海外小說對不對的問題,而是著作權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