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將軍好凶猛,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桐柏山道近幾十年來幾經整修,新置楚山縣後,徐懷為加強內部的道路通暢,桐柏山道又經歷過一次較為徹底的翻修。

除了道路拓寬,用大量的砂渣硬化路面,修繕排水溝減免雨水對路基的沖積,而白澗河等橫向將桐柏山道切開的溪流,狹窄者架設木橋,寬闊者則以舟輯架設浮橋,以取代傳統的河渡。

然而對較大規模的騎兵快速通行,桐柏山道猶是考驗。

山道經過翻修後,還是會隨著山勢起伏,遠沒有想象中來得平坦;渡橋又狹窄,承重能力有限,還會受到水流的衝擊而晃動不休,對騎兵部隊通行有嚴格的限制;驛道兩側的地形更為崎嶇,限制騎兵只能馳行於不足三丈寬的路面上,無法從兩翼借道。

在這麼窄的路面,倘若兩騎並行,一千騎就至少拉出將近十里長的佇列來。

三騎或四騎並行,騎兵行列是會更緊湊,但三到四騎長時間並行於狹窄的驛道之上,要保證彼此間的干擾能降到最低,前後行軍不產生妨礙,要遠比想象中困難。

對於將卒個人來說,行進佇列越擁擠,對體力的消耗也越大;山道行軍,要遠比在平曠地區縱馬馳聘枯躁、艱苦得多。

劉獻身邊的親衛騎兵,雖然一個個都是從軍中挑選出來、力氣絕大、手腳敏捷的好手,但平時在劉獻親自督管下,也只是在開闊的校場操練騎射,騎射水平看高超,卻浮於表面。

而劉獻身邊的親衛騎兵,除了少數從西軍選調的武將軍吏外,絕大多數將卒都沒有經歷過戰事。

不過,騎陣操練嫻熟,千餘人馬分作十數隊並行馳進,經淮河北岸的平川地帶,晝夜之間便從淮川趕到周橋,速度也可以說是極快了。

劉獻他本人雖然覺得辛苦,但看手下騎兵氣勢浩浩蕩蕩,甚至壯觀,令他對組建更大規模的騎兵部隊滋生很多的嚮往。

午後從周橋出發,徐懷尊重劉獻、趙翼的地位,請他們在親衛騎兵簇擁下先行。

劉獻、徐懷、趙翼原計劃是用兩天兩夜稍多些時間,強行軍趕到襄陽。

除了想盡快趕到襄陽勸進外,他們也想借強行軍考驗一下身邊的精銳戰力。

照這個計劃,他們夜裡得趕到淮源城稍作休整,明日一早出發趕往泌陽,然後再用一天一夜的工夫馬不停蹄的趕到樊城。

到時候他們將親衛兵馬留在北岸的軍營裡,再渡過漢江進襄陽城覲見景王。

從周橋到淮源城都不到五十里,照這個計劃天黑之前走完這段路程,絕對談不上苛刻,徐懷還特意給劉獻的親兵留出空閒以適應桐柏山道。

劉獻身邊的親騎從周橋出發時,還覺得山道還算寬敞,選擇四騎並行,隊伍前後拉開五里長,但才走出十數里路,隊伍就不受控制的鬆垮下來,前後拖長十四五里。

最終第一個半天,就比計劃多花費一個多時辰才趕到淮源城。

劉獻親兵從淮川趕到周橋,就先走了小兩百里路,趕到周橋時還覺得體力有很大的富餘,以精銳騎兵自居,以為強行軍趕到襄陽沒有問題。

而在不受敵軍干擾的腹地,三天三夜馳行六百里,才算是精銳騎兵的標準。

他們卻不想從淮川趕到周橋一點問題都沒有,卻是五十里並不算崎嶇的山道叫他們吃盡苦頭。

劉獻也意識到再叫他的親衛騎兵鬆鬆垮垮的居前行進,只會堵住狹窄的山道,他們很可能要拖一兩天才能趕到泌陽。

次日一早,劉獻就叫他的親衛騎兵拖到最後出發,他帶著十數親信與趙翼,跟隨徐懷的親衛騎兵先行。

楚山親衛騎兵營,一人兩馬,將卒除了鎧甲、長矛外,還裝備弓弩、腰刀、鐮刀、盾牌以及兩到三捆羽箭、箭囊等;高高的鞍橋後還捆綁氈毯、防雨篷、大袋馬料、兩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亂三國:毒士千里駒,毒火攻心

珠峰之上

三國:這個主公不一般

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