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宗族,將軍好凶猛,更俗,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鞏縣南撤先去許州見胡楷,雖說諸將吏怠戰畏戰,徐懷心裡不爽到極點,卻是難得的歇息了數日,不用為戰事勞神。他們昨日在青衣嶺又歇了一宿,今日翻山越嶺回到淮源,心裡放鬆,人也無半點疲憊。

接風洗塵宴後,徐懷又與柳瓊兒、王舉、範雍等人趕往王氏族人所居的如意坊。

大越立朝便鼓勵貨殖,城池格局逐漸以街巷取代傳統的裡坊。

然而戰事降臨,考慮到防禦及城內控制的需要,新置楚山縣,淮源作為縣治所在,徐懷在城中直接恢復裡坊制。

徐懷使程益、蘇老常他們有步驟的在淮源城內,建造坊牆,將原先依照街巷分佈、半開放式的屋舍院宅都囊括到一座座相對獨立的坊院之中,以坊院為單位,對城內的建築進行新的劃分。

除此之外,徐懷還將城中民戶重新編排,增設坊正等司吏,在城內推行鄉兵操訓——楚山置縣極為倉促,甚至到這時都還沒有縣衙大印,可能朝中手忙腳亂之餘已經忘了這茬事,這種混亂卻在淮源也給徐懷極大的便利,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桐柏山裡的軍事潛力。

除了徐懷所住的縣衙後宅之外,楚山大營核心將吏的家小,基本都集中到縣衙西側的如意坊、淮揚坊中居住,而如意坊、淮揚坊南側,乃是城中守軍駐紮的兵營宣毅坊。

王華、王章、史琥、周永等人作為侍衛親兵,之前徐懷趕往許州,他們要貼身跟隨,但徐懷特地使範宗奇帶人趕往華陰,將仍然隱姓埋名定居在華陰縣的王氏及家將子弟接來淮源——其實也就比他們早一天抵達淮源。

加上王舉、範雍早就將在太原的家人遷來桐柏山,此時如意坊里居住的王氏及家將族人,雖說以老弱婦孺為主,但也有四十多人。

王憲、王峻兄弟二人,也特意趕回來與族人相認、相聚。

這邊也準備了夜宴,徐懷與柳瓊兒、王舉、範雍過來,也重新入席坐下。

在外面,徐懷為主,王舉為輔,但回到王氏族人新居的庭院,徐懷則堅持請七叔王舉居中而坐。

徐懷內心深處是牴觸宗族制,但他也不可能脫離於時代太多,更何況當世絕大多數普通人,受種種侷限性,對宗族的依賴性、認同感都還極強。

而徐懷心裡也清楚,不僅此時,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裡,徐氏及王氏子弟都將是支援他的核心力量——對於宗族,徐懷當下也只能儘量揚長避短。

徐懷堅持要七叔王舉居中坐首,乃是遵循宗族的傳統,但坐下來後,也是特別強調,他會從自己的薪俸之中定期拿出錢糧,接濟族中孤兒寡母的食宿,供養子弟包括女孩子入學識字習武,但除此之外別有特權。

徐懷也希望尚有餘力的王氏族人及家將遣孀,都力所能及的從事勞作;而子弟無論是從軍還是想入鄉司縣衙任事,都需要透過考錄,升擢也要全憑功績勳勞。

王氏乃是他的親族,而徐氏對他有養育之恩,他也都是一視同仁。

當然了,徐氏核心人物基本都出身下房徐,徐忻也是歷經艱辛才得眾人認可,而王氏族人這些年所經歷的磨難更是常人所難想象,早前家訓也極嚴,還沒有誰滋長驕橫之氣,對徐懷的安排都甚是滿意,此時更多是沉溺於族人相聚的欣喜若狂之中。

相聚子時才散,徐懷與柳瓊兒並肩往縣衙後宅走去,月如弦,萬里無色,鉛藍色的蒼穹一片澄澈。

“你回淮源,都沒有問一聲王萱的行蹤啊……”柳瓊兒將手縮於袖中,身後還有侍衛跟隨,不叫徐懷抓住。

“啊,王萱在哪裡我現在問也不遲啊!”戎馬倥傯,難得有如此閒適的時光,徐懷負手身後,在如意坊與縣衙之間的夾巷中緩步而行。

回到淮源中,忙於應乎各種人與事,還真沒有注意到王萱並沒有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梟明

紙花船

三國:我要一步一步,成為最高

耐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