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出路在哪,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為一名敗軍之將,祖洪基是非常有眼力見的,不問絕不主動摻和到主帥的戰略當中去。
反正他部下的任務就是散播錘匪極厲害的事情,不用說太多,孔有德身死就是最好的明證。
阿巴泰還在糾結當中,一方面是道路不熟悉。
另一方面是孔有德這個先鋒身死,清軍在正面遇到錘匪的圍攻,壓力極大。
下面的軍將也在激烈的爭吵。
阿巴泰說白了沒有帥才,也想要像他哥像他侄子莽起來,又沒有那份“野豬豬突”的魄力。
清軍將士士氣在迎接敗軍歸來後,自是一陣嗡動。
講道理這群人的老家本就是被錘匪給掃蕩了一遍,他們才會快速出兵前來搶掠,此時遇到了,更應該找錘匪報仇雪恨。
可真正的情況是,他們如今面對錘匪這個“強者”之時,弱者只會向更弱者揮刀,難有心思反抗更強者。
他們來大明是來搶掠發財的,不是把小命丟在這裡。
最重要的是屍體都沒有人收斂,這才是對他們打擊頗大的。
相比於皇太極大規模劫掠以此來凝聚手底下的人心,賀今朝這種給士卒分發田地記錄軍功的法子終究是更勝一籌。
尤其是當大明被劫掠的實力越來越差,再有清軍這些普通喝湯計程車卒,在盛京的老家都被錘匪給搗巢了。
許多投靠清廷計程車卒心思就變了,以前跟著大清混吃香的喝辣的,這還沒有進佔中原,就變了要人命的事了。
搗巢原本是大明,特別是遼東士卒的拿首好戲。
現在他們這些原遼東籍貫清軍成了被“拿首”的人了。
攻守之勢互換。
祖洪基雖然被阿巴泰壓在帳篷內,可是恭順王孔有德好歹是大清有頭有臉的人,自是有人爭相打聽怎麼就死了。
就在阿巴泰糾結當中,李定國率領部隊緩慢迫近臺兒莊營。
李定國目前也沒把握吞併這群清軍,而且也並沒有使出四面圍攻的計劃,當然是圍三缺一,就看清軍往哪個方向跑了。
如果阿巴泰能夠侵入南直隸那可就太好了。
那麼多人馬進了狹長的地形,就等著被攔腰截斷成數段。
一旦清軍回過味來,選擇返身衝擊闖賊,李定國對於他們能否攔住這群韃子,持懷疑態度。
隨著錘匪的不斷靠近,雙方探馬不斷的搏殺,以此來搞聾搞瞎對面的眼睛和耳朵。
特別是臺兒莊內的錘匪士卒也時不時的搞夜襲,襲擾修養的清軍。
營寨內的清軍因為天寒地凍,再加上祖洪基部下有意散播謠言,差點發生營嘯事件,被阿巴泰下令砍殺了幾十人才穩住。
清軍還沒有陷入到最後困境,誰也不想直接投降。
阿巴泰也不在堅持待在這冰天雪地的境外,開始認真聽從他兒子嶽樂的建議。
這兩天清軍士卒軍心不穩,為了避免圍困,然後突圍這種被動的局面。
嶽樂建議大軍繼續沿著運河南下,假裝突入南直隸。
在從山東與南直隸的交界處,直接轉道羅滕鎮。
從承水和西泇河中間穿過去,在費縣與圖爾格會和。
如此多的人馬,闖賊無法阻攔,引誘錘匪追擊。
他們的火炮跟不上來,然後再找機會埋伏料理追軍。
對於這個計劃,阿巴泰直接全盤接受,先脫離困境才是最好的。
他發現底下計程車卒面對錘匪,都沒有什麼戰心,特別是祖洪基這幫殘兵敗將回來之後,對於士氣的打擊極為明顯。
清軍大規模拔營的事情自然瞞不過李定國。
阿巴泰沒有抓緊時間撤走,就已經是給錘匪機會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