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朕怎麼可能有錯呢?(1.2w),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屬實是車撞牆你知道拐了,鼻涕進嘴裡知道甩了,可早他媽的晚了!

此事又過了幾天後。

崇禎正在準備參加經延,好好接受儒家教育。

明人十分注重經延,視為講學第一事,是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主要是對皇權的制約,同時使得儒家與皇權共生共榮捆綁在一起。

準備接受洗禮的崇禎接到吳振纓的報告:“流賊犯鳳陽,焚燬皇陵”,大驚失色。

此事已經過去將近一月了。

崇禎呆呆的愣在原地許久,然後則是暴怒與悲憤交加。

在大明而言,即使是一介草民讓人挖了祖墳,也是既壞了風水又丟盡臉面的事情,要大動一番干戈,何況堂堂天子乎?

兵部尚書張鳳翼接到這個訊息,整個人不自覺的就癱倒了。

縱然是旁人攙扶他,他整個人都像是被哪吒抽了龍筋一樣,根本就無法站起來。

崇禎被身旁的曹化淳給戳了一下,這才暫停經延,換上素服,親赴太廟躬告祖宗,命令百官一律素服修省。

京城內的文武百官趕忙換上素服,向皇帝上書安慰的摺子。

崇禎跪在太廟裡,此時已經修繕一新,再也不見當初反賊炮轟祖廟的慘像。

他看著一旁堆起小山高的奏疏,整個人都顯得有些無神。

根據儒家傳統,有大災變、大動亂,身為天子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崇禎對這大明未有之奇變必須有一個交代、有一個表示。

通常的做法就是皇帝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素服(不穿錦繡黃袍)、避殿(暫離正式寢宮)、減膳(降低伙食標準)、撤樂(停止宮廷音樂)等項。

如果認為情況更為嚴重,皇帝還應該向上天和臣民公開檢討自己的失德和無道,就是所謂“下詔罪己”。

但崇禎是一個好臉的人,當年後金韃子肆虐北京城,他沒有下罪己詔。

昔日流寇要來皇城殺他,炮轟祖廟,導致祖宗受驚,他也沒有下罪己詔。

可現在,皇陵被挖了,要不要下罪己詔,他變得遲疑起來了。

罪己詔主要是皇帝向上天和臣民公開檢討自己的失德和無道,就是所謂“下詔罪己”。

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是要透過自我批評來求得冥冥中昊天上帝的諒解,以重新邀得上天的寵卷;

二是用嚴格的自律使皇帝本人深刻反省,以痛改前非;

三是透過皇帝嚴於律己的精神,使朝臣和天下百姓振作起來,跟朕一起共圖復興大業。

大明祖墳被挖,這件事,當皇帝的無論如何都得有個交代。

崇禎是一個自尊心極強,又極度自以為是的人。

對於繼承大位數年以來國事日益糜爛的形勢,他一直認為主要是朝臣負國造成的。

反觀他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則是兢兢業業,朝幹夕惕,精明幹練,洞察一切,是本朝和歷史上少有的英明之君!

據說男人成長起來,大概是在三個時期。

第一個便是少年時期,以為全天下全世界都會圍著自己轉。

而崇禎十幾歲當了皇帝之後,心裡自然是這樣認為的!

全天下就該圍著他轉。

而且朕就是大明的中興之主!

此等想法與林丹汗身為蒙古大汗旁人都要高看一眼的思維頗為契合。

他們二人被譽為明末臥龍鳳雛,不無道理。

不得不提一嘴,皇太極的運氣未免有些過於好了,對手太菜,以至於他稍微顯得英明神武一二,就能吊打他們。

關鍵是這二人在心中是不願意幫助敵人的,但是在實際行動上,屢屢“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