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也來湊熱鬧,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看皇太極如今文功武治都略優於其餘勢力頭領,但他麾下文臣武將也都有著明顯的各自派系。

不過是在他的控制下,掣肘的不是很明顯罷了。

目前大家都想著劫掠大明,有著共同的利益,沒有進化到內鬥越發嚴重的那一步。

或者說隨著皇太極皇權的穩固,清廷高層的內鬥暫且被壓制住了。

目前皇太極透過政治打壓和分化拉攏,以及有著足夠的利益目標,把他們這些小團體擰成一股繩,為他所用。

滿洲高層被他強行擰在一起,但滿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依舊是橫生無解。

就算皇太極大力鼓勵這些投降的漢人與滿人結親,清廷內部的派系依舊涇渭分明。

畢竟連他的親兄弟們也都不跟他一條心,想著憑什麼我不能做皇帝之類的心思。

漢人在他們這些滿人高層眼裡都是奴才。

從大淩河城歸降的明將陳錦建議大軍宜直抵中原,全力攻北京。

“北京一破,山海自開,河北傳檄而定矣。”

祖可法也傾向先取北京:

“要先取北京,乃是漢國首城,雖費些功力,得了北京,各處城池官兵人等,自然星夜歸降。”

大淩河降人們多建議皇太極率“大兵西征,或成北京大事。”

他們早就在幾次搶掠當中嚐到了甜頭,也十分清楚大明的勤王兵越來越弱。

只要耗費些人馬進攻京師,皇宮定然能夠被清廷所得。

到時候他們就不是大明的貳臣,而是大清的有功之臣,還是從龍入關。

直接把祖孫幾代的苦都給吃了,剩下就只有享受榮華富貴,逍遙快活。

也有人說千里迢迢進攻北京,風險太大了,到時候各路明軍來援,他們還得守城,這不是他們擅長的。

先不取北京,取山海屯住兵馬,那時關外各城人等,都願同祖總兵(即祖大壽)投降。

這些祖大壽之前的部將,都想著祖大壽會投降。

當初說好的一起投降,結果你跑了回去當大明的忠臣,把我們哥們兄弟子侄輩全都撂在後金這裡當人質。

幸虧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要不然他們這些人有幾個還能活下來的?

尤其是大明越發的孱弱了,祖總兵還當大明的忠臣做什麼?

自從袁崇煥死後,遼東諸軍就真正進化為地方軍閥了。

他們只管向大明朝廷每年討要軍餉,不怎麼真心幹活。

甚至連勤王都不願意去,都害怕打著打著,得了袁崇煥的下場。

特別是以祖大壽為首的遼東將門。

吳三桂對於崇禎皇帝也頗有些不信任,當初他年輕也跟著袁崇煥去勤王來著,可謂是記憶深刻。

就算祖家人出征去勤王,祖大壽也一般不離開軍營,不給崇禎機會。

崇禎也不信任祖大壽,但又得捏著鼻子用他。

否則山海關以及遼東一線,還真沒有人給他守著。

當然更多的清廷朝臣主張直取山海關。

關外八城先放置一邊不取,以海上乘船直抵山海水門,從水關攻入。

山海關一破,關外八城“不戰自敗矣”。

這種說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

重要謀臣寧完我也認為山海一得,八城自為我有,打成一片,再圖西舉,才是正確的做法。

得防著狡詐的賀今朝一手。

特別是現在入主京師,容易被賀今朝針對。

他萬一想要利用大明舊臣一同來抵抗我大清,豈不是變相的把所有人都推到了大清的對立面?

這不利於我大清籠絡明廷治下百姓以及士紳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