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也來湊熱鬧,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兵在外的皇太極如何能夠顧及本地,兩方不失?

一旦出征作戰,必定是有側重點的。

屆時大清出徵士卒的個人利益都不能得到保證,他們還有心思在京師與明軍等各方勢力作戰嗎?

這條防線無法打破,皇太極是沒法子安心入關的。

皇太極駁斥了兩條路線,就剩下兩個了。

接下來便是先攻打山海關,還是先屯兵廣寧,扼守寧遠、錦州的門戶,伺機奪取這兩個地盤。

同樣作為大明秀才的楊名顯也給皇太極提出了參考意見。

皇上若是急圖,就打北京。

若是不著急,那便要擴地屯田,派兵馬駐紮在寧錦地界處,駐紮屯種,時不時的派人圍攻,讓城內守軍不能耕種。

寧錦無糧久守之下必然棄城而逃,寧錦歸我大清所有,山海關指日可下。

只要山海關歸我大清,那今後出征便再也沒有了涉險遠走之苦。

清廷的軍事會議接連開了好幾天。

皇太極某一天突然覺得戰勝大明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為他晚上做夢“入明宮”了。

對於這件事他很是興奮。

昔日他曾經夢見入朝鮮王宮,結果拿下朝鮮,如今夢見入明宮,必然是能得大明天下的。

諸臣對此皆是狂拍馬屁,並且叫史官給記下來。

如此大喜的局面,張存仁作為祖大壽的老部下,率先上諫言。

“皇上,今日情勢,錦州是我大清必爭之地。

我大軍壓境,明軍必棄錦州,保寧遠。

若是攻的再急些,明軍必棄寧遠,保山海關。

大壽跋扈畏罪,豈肯輕易離開遼東老巢,前去京師養老?

他沒了利用價值,崇禎也會殺了他。

事緩則計持久,事急則顧慮身家。

大壽背恩失信,人皆以為無顏再降。

但臣深知其心無定,唯利是圖,逼迫過急則什麼都不顧了。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術。”

皇太極贊同的點點頭,祖大壽這個人的手段,皇太極是有些欣賞的。

況且遼東諸將早年間,也就是祖大壽對大金頗有戰果,讓他感到些許棘手。

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遼東能戰的大將進化成了祖跑跑。

不少人開始都想著要報效大明,隨著時間和環境以及君主的影響,心態多是發生了變化。

再加上祖大壽在遼東有很大的根基,超過了李成梁家族。

若是他能投降大清,將來入關,將來遼東也能穩固的很。

最重要的是關寧軍也是大明諸多軍隊實力當中,最為突出的一支。

有他們做助力,皇太極也能有更多的打手。

“皇上,兵事有時、有形、有勢,三者變化無定,而用之在人。

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乃錦州之羽翼,寧遠之咽喉。

塔山城倚西山之麓,自山巔發炮俯擊,城易破也。

既得此城,錦州羽翼折,咽喉被塞。

兵法困堅城者,必留其隙。

錦州雖不甚堅,當留山海關以為之隙。

錦州遼兵少,西兵多,一人負箭入,群驚而思遁。屆時在以潰兵為由混進去,則山海關可下。”

因為做夢這件事極大的增強了皇太極的信心,甭管他做夢之前有沒有去過朝鮮王宮以及大明皇宮。

說穿了就是這麼個由頭,把做什麼樣的夢說出來,全都在皇太極一人。

皇太極決定親率八旗攻打松山,佔據此城,毀掉錦州的屏障,以此來獲取一個開門紅。

清軍在松山下紮營七處,七天內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