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九十四章 貫穿南北,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烈歡迎的,廢除了苛捐雜稅。
佃農以及奴僕對錘匪也是歡迎的,有了自己可以租種的田地,還能讓他們十年後購買。
唯一不高興的便是士紳,因為錘匪不是在割他們身上的肉,而是在要他們的命。
幸運的還能跑,運氣沒那麼好的,在經過百姓審判之後,腦袋全都掛在了城門樓子上。
錘匪在廣州施行的仁政被傳播開來後,周邊的貧苦百姓日夜盼望著王師能夠早到。
更多計程車紳開始把圈養的海盜叫回來,保護掙下的財富。
許多海盜都是上了岸就是有身份的人,多是士紳在背後支撐的。
官府越實行海禁,他們就越能賺錢。
這些人才是最不願意讓別人也來分一杯羹的人。
故而朝廷一旦有開海的聲音,便會遭到一大群人的反對,除了少部分腦瓜子不好使被人當槍用的之外,大多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遠在廣東發生的事,在小範圍的傳播,根本就不可能迅速傳到外面。
遼東的皇太極也沒有閒著,在他佈置清兵於義州築城屯駐的時候,張存仁再次獻上了奪取錦州的計策。
作為祖大壽的副將,他一心想要把祖大壽拉下水。
憑什麼你跑了,讓我們當漢奸?
要當就一起當,甭想跑。
張存仁希望皇太極能夠以屯種為主,但是要率精銳士卒直抵錦州,在號召蒙古人前來。
同時要俘虜大批遼人,利用他們當間諜,散播我大清招撫的政策。
張存仁相信以清軍的待遇絕對吊打明軍,縱然是關寧軍也比不上。
因為他就是關寧軍出身。
張存仁對遼東戰事的分析和建議,讓皇太極極為滿意,堅定了奪取錦州的信念。
皇太極在圍城之前,親自到錦州去視察,順便又寫了封招降信,勸祖大壽趕快投降。
即使皇太極知道是無用功,但是都到了魚塘,不甩兩杆子是說不過去的。
皇太極在寫招降信之前,許多關寧軍舊人也連續不斷的給他寫信,但祖大壽一封信都沒有回覆過。
屬實是已讀不回的好習慣。
這一次祖大壽對於皇太極情深意切的招降信,倒是頗為不屑。
這次皇帝不知道發了什麼瘋,或者說底下的官員也好像是吃錯藥了。
從天津運到遼東的米豆損耗極小,可謂是這麼多年頭一次了。
祖大壽甚至懷疑是不是這幫孫子忘記漂沒了。
洪承疇總督遼東要與清軍對戰的事,祖大壽是知道的。
這洪承疇已經超過楊嗣昌成為崇禎心中的第一文臣了嗎?
但是那幫臣子是怎麼都站在洪承疇後面,幫他好好做事的這件事,著實讓祖大壽想不明白。
大明已經孱弱到根本就無力阻擋中原的流寇,更是坐視錘匪賀今朝佔據三省,而毫無收復之意。
就如同他們想要與關外的清軍對抗一樣,有心無力。
早幹什麼去了?
祖大壽覺得要是那些臣子以前也能像這次不層層漂沒,讓他養活更多的關寧精銳。
皇太極他還有稱帝的機會嗎?
甚至祖大壽都不覺得皇太極有越過蒙古進入長城,數次劫掠內陸的機會。
現在看樣子朝廷要拼死一擊了,祖大壽認為希望不大。
只要保住寧錦防線不失就已經非常成功了。
“舅舅,無論是皇帝還是朝臣,這次都不正常。”
常年在關寧軍高層廝混的吳三桂,都覺得十分的不正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祖大壽把皇太極的書信放在桌子上:“期間定是發生了我們不知道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