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洪承疇書生耳,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兵馬在大敗錦州援兵一陣,則各處援遼之局破矣。
局一破,大明一、二年難以再舉,我皇上無西顧之憂矣。
更何況大明援兵從寧遠至松山,帶來行糧不過六七日。”
“若稍挫其鋒,勢必速退,或猶豫數日,亦必託言取討行糧而去。
我軍待到其回時,添兵暗伏高橋,擇狹之處,鑿壕截擊,仍撥錦州勁兵尾其後。
如此前後夾攻,明軍軍糧不繼,進退無路,安知大明的援兵不是我大清的降眾?”
皇太極看著石延柱的奏疏連連點頭,他分析設想的很對。
但是他得到諜子訊息,大明君臣都發了狠要打贏這一場仗,從天津運來的米豆極為充足。
皇太極不覺得明軍會被糧草所困。
而且這件事從裡到外都透露著奇怪,他總覺得是賀今朝在背後搞鬼,只不過是苦於沒有什麼證據罷了。
或者說皇太極也用不著什麼證據,他相信他內心的判斷。
“我大清以兵馬四面遠圍,夜則鑿壕困守,晝則火炮攻擊,彼欲戰無路,欲退無門。
不出一、二月間,明軍自生變亂。
我可坐待敵人之斃,何必親冒失石,而甘陷白刃之危也!”
石延柱繼續闡述他的理念:“洪承疇,書生耳!
他受朝廷重任,總督天下兵馬,不能辭避。
各處援遼總鎮官兵,亦不過舊日亡命之徒。
誰不知我大清親王、貝勒破山東,擒德王,走昌平,斬諸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今日他們奉命援錦州,出於萬不得已。
雖然在松山虛張聲勢,實則是大明法度逼迫,他們並非才能出眾,踴躍赴義之人。
如祖總兵一失,洪承疇麾下各總兵皆無所倚恃。
縱得逃還,不過西市就誅而已。
況大明氣運漸衰,旱澇蟲災,種種迭見,流賊叛民,處處嘯聚。
中原有流寇李自成,湖廣有張獻忠,西北有實力更加強橫的錘匪賀今朝,都足以牽制明庭,利我大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