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七章 崇禎真成窮鬼了,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薛國觀之死是一個不樣之兆,預示著他的後繼者難以善始善終。

機敏過人的周延儒遵旨復出時早已敏感到這一點,陷人進退維谷之中。

一方面君命難違即使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另一方面權力的誘惑難以抗拒,內閣首輔畢竟是他多年追求的目標,豈肯輕言放棄。

他是懷著僥倖貪婪的複雜心情去京師赴任的。

周延儒在宜興家中接到皇帝召他出山的聖旨當晚,忽然夢到已死去十年的夫人吳氏,極力勸阻他出山,周延儒不明其意,吳氏說:“不信吾言,可同我暫至一處。”

周延儒隨往,見一老僧,頸系一根繩索,悚然驚醒。

周延儒雖知前程不祥,仍踏上征途。

權力永遠都會刺激著人去冒險行事。

這種傳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周延儒赴任是有所畏懼的。

當行至山東境內,楊士聰以門生身份登舟拜謁時,周延儒意味深長地跟他說:

“自知再來必禍,而不敢不來!”

這隻道出了他此時此際的一半想法:在內外交困之中出任內閣首輔具有極大的風險。

他的另一半想法沒有向門生流露:內閣首輔對於他有極大的誘惑力,他被溫體仁排擠下野一直耿耿於懷,頗想反其道而行之,再顯一番身手。

在這個關鍵時刻,復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的門生復社領袖人物張溥(周延儒主持會試,是張溥的座主)。

早就對盜竊國柄的溫體仁與其黨羽蔡弈琛、薛國觀迫害東南諸君子,扼腕嘆息,早夜呼憤。

復社成員禮部員外郎吳昌時寫信給張溥,勸他慫恿周延儒復出。

虞山(錢謙益)毀不用,湛持(文震孟)相三月被逐,東南黨獄日聞非陽羨(周延儒)復出不足弭禍。

今主上用舍多獨斷,然不能無中援。

吳昌時為此專門結交皇帝的近侍多方活動。

文震孟之子文秉透露了其中一些內幕:召予告大學士周延儒家。

先是,閣臣雖內外兼用,鮮有當聖意者,眾推宜興,周延儒頗有機巧,或能仰副,而聖意亦及之。

於是庶吉士張溥、禮部員外郎吳昌時為周延儒經營奔走,涿州馮銓、河南侯恂、桐城阮大鋮等分任一股,每股銀萬金,共費六萬兩黃金。

周延儒得以再召。

大明的官都很奇怪,一個個嘴上說著窮的都要當褲子了,可動不動就能拿出萬兩黃金來行賄。

當然他們花錢只能買通皇帝的近侍與親信大臣,但難以買通皇帝本人,崇禎眼見無人可用,周遭人都在誇他。

索性就把周延儒給提拔上來試一試。

復社為周延儒的復出積極奔走,是不爭的事實。

成立於崇禎二年的復社,是一個文人社團的聯合體,基本成員是生員階層,其精力的相當大部分消耗在八股文當中,也就是說,它的

成員大多數是為了應試的“制藝”,亦即為了科舉考試合格才來人社的。

其創始人“婁東二張”。

張溥與張採標榜“興復古學,務為有用”,主張經世致用的新學“救時之用”的“經世之術”,追慕東林的餘緒,以學問觸及時事,卷人政爭之中,被人們稱為“小東林”。

這種讀書人,大抵是不被錘匪體系所接納的,而他們也不屑於加入錘匪。

張溥與周延儒有門生座主之誼,因周延儒與溫體仁相軋,復社卷人其中,突出的事件就是圍繞《綠牡丹傳奇》的糾紛。

崇禎六年復社在蘇州虎丘召開大會,內閣首輔溫體的弟弟溫育仁希望加人復社,以緩解復社與溫體仁的矛盾。

但張溥堅決拒絕,溫育仁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