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五章 廣東調查報告,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正海盜的思維就是,既然打不過,只要不損害自己的利益,還能賺的更多,那就加入唄。
鄭芝龍的海盜船隊也是有著許多勢力的加盟,相當於盟主。
賀今朝頷首,端著茶道:“佛山那裡有鐵礦嗎?”
“沒有,多是從廣州、南雄、韶州、惠州、羅定、連州、懷集等地的鐵輸送到佛山。”
賀今朝看著一旁的屬官,見他奮筆疾書,才放下自己手中的茶杯:“多謝鄭將軍的提醒。”
張福臻捏著鬍鬚確實在想,若是錘匪掌握這一條線,因為佛山工精,既可以滿足己方對軍事訂貨的質量要求,又可以以廉價辦取各種器物,還能獲取較多的賦稅。
此時的佛山冶鐵業還沒有發展到黃金時期,廣東全省表層鐵礦還沒有開採完畢,大量的洋釘子,洋鐵鏈還沒有大量輸入。
待到清朝時期,精光鋥亮的洋鐵,相比較滿布蜂眼的土鐵相形見絀,再加上機器生產的洋鐵也極為便宜,大量傾銷之下,直接把佛山冶鐵業衝擊的七七八八。
“製鹽呢?”張福臻笑著詢問道:“也需要鐵吧?”
自古以來鹽鐵都有巨大的利潤,廣東臨海煮鹽獲利定然不俗。
明代鹽業生產還處於煎鹽階段,煎丁灶戶,課營煮鹽。
凡煎燒之器,必有鍋盤,大盤八九尺,小者四五尺,俱用鐵鑄。
俟有數十石,傾置於鍋,凡一灶四鍋。
明代廣東鹽場有十四大處,還有海北九場,瓊州六場,歲辦鹽七萬三千八百九十五引(每引四百斤)。
所需煎盆鑊數量極大。
大明佛山上供的品種中就有“煎盆鑊”一項。
其中不少冶鐵鉅富也從事販鹽,這兩項產業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
當然光是廣東一省煮鹽獲利巨大,但關大明朝廷什麼事?
朝廷還能狗收一點點鹽稅,就謝天謝地去吧。
“瞞不過張參謀。”
鄭芝鵬也跟著賀今朝一同稱呼,在一個產業上取得利潤後,自是有底氣去摻和另外一個。
他們兩個開始交談起來了。
賀今朝敏銳的嗅到了廣東有許多手工業人的事情。
他們對分田什麼倒是不熱心,多是想要靠自己的手藝吃飯,或者說開個人的家庭小作坊。
工人。
全都是民營企業。
無論是家庭小作坊、家族大作坊以及商人經營的大作坊。
至於官營的,都在皇宮裡握著呢。
就在這個時候,牛有成說了幾句話,賀今朝站起身來,去接待趙小五派回來的使者,把楊文嶽整理的厚厚的調查文書交給賀今朝。
賀今朝讓張福臻招待鄭芝鵬,先去側室裡開啟楊文嶽給他寫的書信。
廣東百姓的生存方式不同於中原。
因為海盜商人的影響,他們大多都愛經商逐利,而不是耕種田地。
賀今朝翻開楊文嶽的調查報告,前面還寫了目錄。
分別是廣東經濟作物、族田、沙田、冶鐵及匠人、鐵礦分佈、
他立即翻到冶鐵及匠人的書頁去看一看楊文嶽的實地考察。
畢竟那裡的工人蠻多的。
按照廣東的模式,家庭小作坊全都是父兄組織,子弟出力,一般在五到十人的規模。
為兄為父的作坊主還要給弟弟們娶妻,然後隨著他們的成婚,一個家庭作坊會分為幾個小作坊,故而家庭小作坊的規模和資金都十分的有限。
他們能夠崛起以及能否經營下去,多是懂得獨立操作的手藝人。
因此投資者多是學成出師的手藝人,他們的資金來源也是多年傭工的工錢。
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