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二章 大淩河,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闖王高迎祥大鬧紫禁城的訊息,給各方勢力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沉陽中衛。

晉商範永鬥押運了不少糧食以及鐵器前來交割,此番是與蒙古人同行,為大淩河戰事做好準備的。

大淩河是古代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

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徵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谷為行軍主道。

寧遠與寧錦兩次戰事,大明擋住了後金的勐烈攻擊,並把它的攻擊粉碎于堅城之下。

特別是寧錦大捷,對大明和後金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寧遠之役證明了以防禦為主的寧錦防線的初步形成,寧錦之役則證明了這條防線的可靠性。

兩次戰役產生的結果,那就是大明建立起來了堅守寧錦防線的長遠信心,確立了雙方對峙的新格局,大明與後金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當袁崇煥被罷免之後,自是有人反對寧錦防線,袁崇煥有錯,那他以前所做的事情也不能留著了。

薊遼總督閻鳴泰上疏錦州偏僻,非扼要之地,此彈丸之地導致半壁江山為之震動,且孤懸在外,不如早點放棄。

當時錦州守將尤世祿配合總督,也藉口錦州城池造到雨水沖刷而崩塌,認為沒法守,請求換防到杏山。

新調來的守將侯世祿奉命守塔山,認為塔山此地,低凹迫近高山,不是個能守的地方。

面對後金韃子的攻勢,他手裡三千條人命根本不夠填在這裡的!

相比於錦州和寧遠兩座城,塔山連土城都算不上。

誰守誰死!

侯世祿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軍事的角度上,都贊同薊遼總督的話。

實在不行,換個人守塔山,他也能接受。

誰都想守住堅城,然後取得對後金韃子的勝利,野戰實在沒機會的,大明士卒只會被韃子切瓜砍菜整死。

塔山位於錦州和寧遠之間,是兩座城池聯絡的一個重要軍事據點,想要錦州,就得守住塔山。

放棄錦州、塔山,對於大明而言,寧錦防線自行瓦解,前夕投入全都白搭了。

然後薊遼總督等人就被大明朝廷裡的臣子給噴了。

關鍵時刻朝廷裡還是有明白人的,特別是兵部的人,錦州是必須要守的!

朝廷想要恢復全遼的土地,如何能主動放棄錦州?

天啟帝面對朝臣的爭論,贊同守住寧錦防線,然後就落水死了,輪到崇禎上位。

兩次戰役改變了大明與後金之間的想法,一方想要守住寧錦防線。

而皇太極從失敗中尋找教訓,他決定繞過這道防線。

由以前給大明當狗的蒙古人帶路,突破薊鎮,肆虐京城。

兩方首領對待戰事上,一方發生了改變,一方只想走老路,完全沒想著後金會再次繞過寧錦防線該如何,大明該如何應對。

古稀之年的孫承宗走馬上任,第二次督師關內外人馬。

縱然袁崇煥死了還傳首九邊,但是孫承宗接任後,依舊是悉數按照袁崇煥的策略。

以積極防禦為主的方針,繼續加強寧錦防線,並意圖向錦州以東推進。

孫承宗的重要措施,就是修築並且防守大淩河,右屯二城。

當他第一次督師的時候,在二城派兵戊守,被高第悉數撤去,二城被毀。

高第的老家在灤州,因為魏忠賢以及遼事的壓力,他辭職表示爺不幹了。

崇禎上臺平反,因他年老,沒位置給他,就讓他賦閒在家。

後金攻打永平後,七十多歲的高第聽說了,知道後金計程車卒的厲害,遂舉家從灤州逃亡。

待到戰事結束,被崇禎因他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