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一章 原來是秦兵對決,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人對於賀今朝略帶警告的話,倒是表示認同。
縱然投降了洪承疇的那些人又如何?
待到平定秦地叛亂後,還不是被他拉出來了大大小小四百個頭目,全都砍了腦袋。
在場的人若是真的投降洪承疇,腦袋能保住都是一件奢求的事。
向三邊總督洪承疇投降,那指定落不下全須全尾的下場。
要是楊鶴招降還能行,可他早就成了賀今朝的階下囚!
“投降?”張獻忠呵笑了幾聲:“賀大帥,不管官軍如何聯合,我們這十三家加起來兵器不下七八萬,官軍的人數還能超過我們不成?”
“打仗從來不是以人數多寡來判斷能否勝利的,況且我們人數眾多,但是整體戰鬥力是打不過官軍的,這得承認。”
高迎祥墊了一句,先前跟著賀今朝一起闖蕩北直隸後,便讓他知曉了盧象升的天雄軍當真不是吹噓出來的。
一路上避開官軍的耳目,才能僥倖進了北京城。
要是再想復刻上一次的戰績,怕是難以實現。
正因為高迎祥走出去與強者交戰後,才知道自己的斤兩以及底蘊,遠遠追不上大明的。
人家敗了一次兩次,還可以繼續徵召周遭的軍隊前來阻攔吃掉你。
可你手裡的底牌越來越少,這就是現實!
要不是賀老弟在官軍圍捕的空隙當中,左走右走,出其不意的跳出包圍圈。
單憑高迎祥自己他真的會一頭撞進官軍的包圍圈,那自己面對的結局只能是在京城被千刀萬剮。
如今三十六營的盟主紫金梁還在河南轉悠,有他在河南吸引目標,倒是能夠減輕壓力,且大明朝廷相比于山西更加重視河南!
元朝之後,襄陽失去了“天下腰膂”的戰略地位,開封的戰略地位直線上升。
大規模的戰役或兩軍長期對陣的情況,都沒有在襄陽發生過。
這個時期政治地理的基本形勢仍是南北對立。
北方、南方的政治中心分別在北京和南京,從朱元章與元順帝、燕王朱棣與建文帝、清初順治政權與南明弘光帝的鬥爭延續到後來的太平天國、辛亥革命。
連線北京、南京的主要交通幹線是縱貫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運河,處於運河中段的淮南東路的戰略價值大大提升,成為北伐、南下的必經之所。
我國中部的南北交通樞紐,也由襄陽東移到了靠近大運河的開封。
河南地方千餘里,而梁(開封)綰轂其間,天下有事,則四戰之地也!
元末紅巾軍曾攻佔汴梁,定為國都,元軍又竭力反撲,將其奪回。
朱元章滅元時,以開封為北伐、西征的基地,明末李自成大軍也曾和明朝官軍三次爭奪開封。
可見當時軍事家、政治家們對河南的重視,崇禎控制北京也是要依靠大運河的漕運,還要靠河南的賦稅供養。
因為北直隸的地方都被皇親國戚,宦官勳貴給佔完了,收不上多少稅來,故而他對於河南極為倚重。
在這個歷史階段裡,除了元末出現過短暫的群雄割據之外,沒有重演過魏晉南北朝那樣的長期政治分裂。
像八王之亂那種大鬧中原的地方叛亂也基本絕跡。
漢族與北方民族的衝突加劇,元朝、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打過長江、統一中國的情況,在此之前是見不到的,漢唐大抵都是往邊疆外打的。
隨著民族矛盾的尖銳,邊境戰爭的規模、持續時間和激烈程度都變強了。
明朝建國後在軍事上首先是注重邊備,防止胡騎南下,故將軍隊主力、糧草器械配置在北方防線。
不再像秦漢、隋唐那樣,為了防止內地發生叛亂,在中原腹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