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七章 惡虎鬥惡狼,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餉的,就這樣算,他們大同鎮賬面上還有近二十萬士卒。
可惜只是賬面上,他們把能拿得起刀劍的衛所兵加一起湊湊,拼湊出五萬人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其中精銳家丁最多也是養了幾百人。
朝廷還沒有給他們發足額的餉銀,魏忠賢為了討天啟帝的歡心,把軍餉挪用去休三大殿。
然後便一直拖欠軍餉,崇禎也發不起,只能選擇“重點發放”。
因為大明的軍費一直在“不斷上升。”
軍費包括募兵制發展、軍餉不斷提高。
衛所兵都成農奴了,關鍵武器裝備都要軍戶自己承擔三分之一的錢。
可打仗從來都不是省錢的事,上一次戰場,刀都可能砍壞了。
再加上軍戶日益貧困,軍人厭戰逃亡。
在明武宗出巡的時候,發現賬目上的武器裝備很多。
等他到了士卒眼前一看,啥啥都沒有。
不得已,他從皇家內庫撥款,親自給士卒下發裝備,陪他打仗。
然後軍費的開支之一便是要修長城,開支巨大。
邊牆、敵臺、邊墩、城堡、道路等,工程量巨大。
長城必須年年都要有工程,就相當於賣給蒙古人質量差的鐵鍋一個套路。
其實還有一個深層意思,那就是長城不損壞,怎麼向朝廷證明,此地戰事激烈?
去年被林丹汗弄壞的長城,還沒有修牢固。
畢竟朝廷也沒撥下來多少錢,大多都緊著遼東用了。
武器裝備除了軍戶自身承擔三分之一,那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要朝廷出錢的。
諸如刀槍弓箭鎧甲還算是小錢,但是火器的製造和保管費用高昂。
長城上安裝了不少炮,整個大同鎮的長城上共有十四門大將軍炮,其餘全都是銅炮、神炮、神銃、神槍。
火器的製造和火藥消耗都需要大量資金。
甭管火器真實情況如何,大明文官都極為擅長湖弄學。
什麼鳥銃、火炮因為偷工減料經常炸膛,以至於官軍只能用射程更近的三眼銃。
就是質量好不好另說,但是這筆錢,可得一文不少的報出來,寫在軍費裡。
然後大頭來了,軍用戰馬和戰車的費用,北方臨近草原,要想和擅長騎射的蒙古軍交戰。
馬匹蓄養量及其訓練優汰直接影響戰鬥力。
整個大同鎮明面殘存二十萬士卒,五萬多匹馬騾。
每馬日支料豆三升,鹽另算,草一束,重十五斤。
養一匹騾馬的代價超過一名士卒。
大明中後期對付蒙古人,推廣戰車,國家頒佈樣式,各個地方自己造,每輛車的工和料足有數十兩白銀。
至於打仗時的軍事運輸、軍需儲備、救治傷殘、撫卹死難士卒,邊鎮的城市建設,水利工程,每年兵餉足有百萬兩。
這還沒算屯糧和屯草錢呢。
現在大同鎮的官兵還沒有從去年林丹汗的傷害當中走出來,現在他又來了。
姜襄也說出了諸將的心聲,那就是咱們沒錢沒人沒裝備,甚至長城都沒有修補完。
兄弟們根本就沒法打仗。
大同總兵麻承息也是一陣有心無力:“差人去問問林丹汗到底是什麼意思?”
廳內眾將皆是沉默,誰他孃的去和蒙古人和談,那不是找死嗎?
去年林丹汗手裡的屠刀,都讓他們見識到了厲害。
這次就連姜襄都不言語了。
因為提出問題很容易,但是要解決問題,那可就難嘍。
待到蒙古人烏壓壓一片來到城外。
大同鎮總兵麻承息帶著眾人守衛長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