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九章 損人又利己,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西南三道城門都有甕城,城高三丈餘(10米多),全都是包了磚石。
萬曆年間再次大規模增築,北自老牛灣與外長城相連,南經寺溝渡口退至河曲縣石梯口隘。
偏關境內長八十多里。
此段長城多有黃河懸崖天險屏障,多數地段未築牆體,只在溝口崖頭築寨據守,沿岸多建望臺設防。
只有寺溝至黑豆埝,關河口至尖刺灣建石城牆,紅色粘土夯築,外牆條石、城磚包裹。
這些石頭都是在內蒙古境界的採石場拉來的。
修建城牆的地方,每隔三十丈左右便築馬面或敵接。
其走向均建於黃河崖頭、溝豁,易守難攻。”
晉西北地區在大明有著相當重要的軍事地位。
這裡的地形既有太行山,又有黃河作為天然屏障。
地勢上險固,只要稍微來些人工改造,就能恃河為險,依山做障。
軍隊的後勤能夠得到有效保障,足可以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軍事力量。
山西鎮更多的被稱為三關鎮,也就是外三關。
山西和大同一同守衛北京的右側防線,且山西處於大同的後方。
是支撐和加強大同鎮防禦力量的作用,以及二次階梯阻擊敵軍的功能,為掎角之勢。
兩鎮圍攻深入長城內線的敵軍。
河曲位於陝、晉、蒙三省交界區。
東臨偏頭關,南接保德州,西、北與陝西省府谷縣、蒙古準格爾旗隔黃河相望。
賀今朝選的這個位置,既可以能夠和蒙古人相互接觸互市。
還把大部分防禦蒙古人的任務,依舊放在了大明的身上。
讓大明為賀今朝的勢力,作抵擋外族入關零元購的第一道防護。
大概就是你頂在前頭捱打,我在後方好好發育壯大。
可謂是損人又利己!
賀贊所言的便是整個山西鎮外邊長城,頓了頓道:“大隊長,這偏頭關不好攻克。”
“偏頭關必須拿在手裡。”賀今朝遙指地圖道:“水泉營堡和紅門堡是兩處互市地點,這兩處就相距二里地。”
“但是強攻偏頭關對我們不利。”
“既然偏頭關如此易守難攻,我們為何要打他。”賀今朝指著偏頭關周遭道:
“河曲挨著偏頭關,我已經控制了它的西邊,我們拿下紅門堡,便掐斷了他和東邊大同鎮的聯絡。
我們兵圍偏頭縣,二虎他在太原那座堅城下,訓練了這麼長時間,也該派上用場了。”
“哈哈哈。”劉二虎忍不住從澡堂子裡站起身來:“我就知道大隊長早早就謀劃好了。”
“如此一來,除非偏頭關的守將外出逃跑蒙古。”黨守素也頗為興奮。
賀贊也是贊同的點頭。
在謀略這方面,他這個家傳學院派,還真不如賀今朝這個野路子靈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