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王象坤的號召力,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藩王的生活很奢侈的。

十六世紀初皇室消費勐增,佔一年支出總額的一半多,大概有一千五百萬兩,排在第二才是軍費支出。

王爺們不僅子嗣極多,還霸佔了越府跨縣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國最大的土地佔有者。

宗室的佔地情況極為嚴重。

萬曆三十四年五月,四川巡按孔貞一上言:“蜀昔有沃野之說,然惟成都府屬,自灌抵彭十一州縣開堰灌田故名焉。

近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

就是說,蜀王一府佔去了成都平原依靠都江堰灌既的最肥沃的土地百分之七十。

河南開封的周王,兼併土地的結果,造成田產子女盡入公室,民怨已極。

中州之地,半數入藩府。

時人有詩云:惟餘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

神宗的弟弟朱翊鏐分封衛輝,佔田四萬頃。

神宗諸子也群起效尤。

福王朱常洵是神宗愛子,堅持要按潞王標準給田四萬頃,經過廷臣和地方官員的力爭才減為二萬頃。

瑞王分封於陝西漢中,朝廷賜給贍田二萬頃,由陝西、河南、山西、四川攤繳租銀。

大致而言,除了江浙財賦之區以外,全國的土地有相當大一部分落入了朱氏宗室的手裡。

明宗室的人數大約以三十年翻一番的幾何級數增加。

中期以後,單隻支付這數以萬計的龍子龍孫的祿米,就成了國家財政和地方開支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為了應付這個難題,地方官員只有一面對宗室拖欠,一面向農民加派。

明後期賜予新封親王的莊田,動輒萬頃,實際上天下根本不存在這麼多無主的“閒田”。

除了“尺寸皆奪之民間”以外,相當一部分是透過加派取得租銀來頂替的。

朱元章為了防止自己的後代瀕臨餓死的局面,定下的國策,皇子皇孫已經成為天下最大的地主了。

天下的財富都落到了宗紳(明宗室和官僚)、公侯、宦官的手裡,對於平民百姓卻征斂重重。

陝西百姓率先扯旗造反,都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

或許朱元章不曾想到,會有跟他一樣吃不飽飯的人,走上他曾經走過的路。

太原府內眾人聽到左布政使王象坤的建議,皆是一愣。

雖然他們經常欠拖欠晉王一脈的祿米,知道人家也不缺錢,大家都裝傻,但是有事能就讓他們第一個上,怕是不妥。

“我等保護的就是朱明天下。”王象坤開口道:“今天賊寇來襲,自是要號召所有人共同抵抗。”

《大明第一臣》

“那就有勞王大人出面了。”

王象坤也不推辭,他直接差人便在衙門豎起一面大白旗,上書:

“晉陽豪傑,願從吾遊者立此旗下。”

山西左布政使王象坤的牌面,足夠大。

這一著棋果然相當有效果。

太原城內的上層人物,郡王、鄉紳、士民、商賈無不願意站在旗下。

特別是晉王兒子朱審烜接到訊息後,第一個以身作則立在旗下,那邊更多的人蜂擁而至。

山西大小官吏瞧著這一幕,自是目瞪口呆。

萬萬沒想到,王象坤只用一面旗子,就號召來如此多的人。

這些地頭蛇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地位,強迫自己控制下的貧民百姓參加地主武裝。

在短期內就集結了一支兩萬人的隊伍。

王象坤當即指派頭目,都是明宗室、鄉紳和富商大賈。

這不等衛所兵調來,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太原城內的守禦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