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話癆趙四,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不曾看過三位姑娘惡戰西門大官人的故事。”
賀今朝搖搖頭,只聽過蘭陵笑笑聲前輩的大名,不曾看過插畫版的實體書。
點燈子趙四眼睛一亮,如同遇到了知己。
“好叫總教頭知曉,這本書裡就有17處提過潞綢。”
“哦?竟會如此!”
賀今朝點點頭,但分外不解。
這小子看書不看劇情發展,還專門數潞綢出現的次數當計數君,他是有多想穿潞綢?
還是劇情根本就吸引不了他,這本可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呀。
“大概在土木堡之後,潞綢就成為暢銷全國的商品,甚至連朝鮮王朝等貴族都驚呼想要。”
點燈子趙四宛如化身帶貨主播:
“從洪武年間,潞州六縣有桑樹8萬餘株,織機9000餘張,綢莊絲店遍佈街巷,機杼之聲隨處可聞。
156n.
再加上沉王就藩,設立染織局,主管為皇家派造潞綢、
使潞綢在潞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織造規模,是山西省進貢的主要產品和賦稅的大宗來源,盛極一時。
如今桑樹與織機只多不少,甚至都沒有多少人種糧。”
賀今朝點點頭,如果山西鬧災,長治等地怕是會立即崩盤。
“對了,你方才說山西商人往回運布,是賣給誰啊?”
“自是潞安府的織戶與種桑樹的百姓,對了,還有塞外的蒙古人,他們不配穿絲綢。”
點燈子趙四的話脫口而出。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聽到賀今朝感慨做出來的詩句,點燈子趙四一時間有些懵逼。
總教頭他還會作詩?
因為八股文的盛行,對於唐詩宋詞,他們幾乎不怎麼學習的,要一直埋首四書五經,才有機會中舉。
點燈子趙四忍不住讚歎道:“總教頭做的一手好詩啊,可惜只有兩句。”
“別人做的。”
賀今朝也想不起來是誰了,反正不是自己。
但這並不妨礙點燈子趙四這個讀書人,想把賀今朝引為知己的衝動。
什麼別人做的,就是總教頭他自己做的。
“你說山西的鐵礦很多?”
聽到賀今朝的詢問,點燈子趙四回:
“多啊,兩京十三省一共有十三個冶鐵所,山西就有五個。
咱們起義軍只要在山西站穩腳跟,打造兵器盔甲,是不會缺鐵的。
當年俺答能稱霸草原,製造鎧甲兵器有一大部分,就是有人偷偷在大同賣給他鐵器。
極有可能是山西商人,興許背後還有大明的官員支援。”
官商勾結,合起夥來賺錢,那就是穩賺不賠。
“總教頭,你一定要控制大同。”
點燈子趙四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知己,侃侃而談:
“九邊如大同,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而婦女之美麗,什物之精好,皆邊陲所無者。
而且還有諺語稱薊鎮城牆、宣府校場、大同婆娘乃是九邊三絕!”
賀今朝微微挑眉,大同婆娘跟米脂婆娘難道不是一回事?
他著實不瞭解這些排名都是誰提出來的。
但聽這話,九邊當中,大同最為繁榮應該是正常的。
大同是邊境,駐紮了大批軍隊,所以消費很高。
軍隊又都是男人,來自全國各地,相互間談論,自是傳頌大同婆娘的樂趣。
二是和蒙古的互市,大明和蒙古友好時期,大同是蒙古貿易的主要市場。
蒙古人所需要的鐵鍋,賣的價格極高,商人獲得的利潤極大,自是生出了許多貿易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