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仗比的不是誰有錢嗎?,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秋來2,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便是瓦刺人也先,他不斷的對新疆和中亞用兵。

取得過對察合臺汗國、哈薩克人的連年大勝,掌握了草原和西域的貿易通道,手中並不缺乏中亞風格的鎧甲。

因此瓦剌騎兵普遍外穿全身札甲,內穿鎖子甲和布面鐵甲。

部分瓦剌重騎兵還有板札式腿甲、護臂甲和脛甲,瓦剌騎兵的戰馬也披著突厥風格的金屬鎧甲。

然後土木堡一戰,他手裡的鎧甲就更多了。

第二個便是俺答,他總是在邊境軍堡內擄走許多工匠,安置在板達城內,有了工匠和白蓮教人帶路取鐵器,才有實力和明軍叫板。

如今的明軍披甲率都不足三分之一,松錦之戰後,皇太極派人清點明軍屍體,發現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披甲率。

就這些人,還是大明從全國各地抽調的精銳士卒。

在嘉靖時期,戚繼光就說明軍的鎧甲爛的令人髮指,現在百年過去,大明財政越發的困難。

文官士大夫們又看不起工匠,沒資金沒技術,倉庫裡的舊鎧甲也得不到維護和保養。

而且武器裝備申請製造,需要的程式複雜,多數明軍都是“無甲裸奔”的狀態。

據說薩爾滸之戰時,明軍手裡的刀都破不了後金韃子的甲,可見武器劣質到了那種地步。

但是白虎知道蒙古人更窮。

萬曆末年開始,蒙古人想要換取一副非常好的鎧甲,已經達到了90頭羊換一副好甲的地步。

蒙古騎兵披甲率進一步下降,衛拉特聯盟(內含正牌黃金家族)規定40戶人家每年要集資兩幅鎧甲。

一戶人家要出四或五頭羊。

13副鎧甲起家的努爾哈赤,在遼東搶走了大量漢人工匠,打造出了青出於藍的八旗鎧甲。

徐光啟就說:“賊兵所帶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鐵,馬亦如之而無可奈何者,甲堅故也。

我兵盔甲,無如略彷赫連氏之制,而即于軍中製造,既皆荒鐵。

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賊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誰能抵敵

他請求朝廷打造和八旗軍一樣的鎧甲,徐光啟甚至還報了每副鎧甲12兩的銀子。

當時明軍裝備布面甲每副造價是四五兩銀子左右,而八旗軍的鎧甲造價已經達到到了八兩銀子。

徐光啟要求打造和韃子一樣的裝備,可依舊得加錢吃回扣!

這便是明末的官場風氣。

不管徐光啟吃回扣是為了研究大炮,還是幹別的,總之報價先往上調。

最終朝廷嫌棄他報價太高,拒絕了他的報價與方案。

八旗軍鎧甲的技術脫胎於明軍,在質量上明顯超過了明軍,更遠遠超過了蒙古人。

鎧甲是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裝備,單靠它打不了勝仗,但缺乏它後果卻很嚴重。

裝備好至少可以彌補一下,在臨戰時的實戰不足,以及交戰時雙方士卒計程車氣。

那就是敵人砍不死你,但你可以砍死敵人!

兄弟,破不了甲啊!

試問交戰兩方士卒計程車氣會變得如何

7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太野太茶!長公主要不換個寵?

糖醋錦鯉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李自成

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