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艾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節,洗塵寰(女尊),藍艾草,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逸華一拍驚堂木,堂上眾人皆靜,太子一派的不少官員心內吐槽不已,暗罵她不懂審案,拿驚堂木當玩具,當著陛下的面狐假虎威,但她今日是主審,此案未有結果之前卻是不好當堂插嘴彈劾。

“裘大人問的好,朱記的帳本跟兩州一府的貪汙案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程陶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只聽得端王道:“地方稅賦皆來自於地方經濟的收入,正常渠道下一方面來自於田地稅收,另外一方面便是商號的稅收了。而兩州一府既不產鹽產鐵,正常的收入便是來自於這兩處。朱記在兩州一府皆有商號,抽調來的掌櫃與夥計皆在當地生活,對當地的情況亦有所知,更何況空口無憑,資料為證。簡而言之,一個地方若是災情過重,必將影響地方的物價,最首當其衝的便是糧價。敢問謝世女,朱記在兩州一府可有糧店?”

謝君平早有準備,欠身道:“朱記在兩州一府的商號幾十家,考慮到殿下要審問的是稅收案,微臣召回的恰是糧店與酒樓的掌櫃夥計。除了糧店的糧價在澇災之時有所波動,還有酒樓的菜價也會有所波動,而整個商號的收益也會有所不同。”

鳳帝唇邊帶出一絲笑意,眾人恍然大悟:端王這招好狠!

用朱記的盈利及糧價菜價來做比對,便能知道兩州一府的澇災到底有多嚴重,程陶有沒有說謊。

作者有話要說: 挖了個新坑,正在日更中,微博有轉發抽獎收藏的宣傳活動,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參加。

☆、第六十八章

但凡大災, 糧價必定大漲。

堂上朱記的幾家商號掌櫃依次將去年秋天至年底的糧價, 酒樓物價報了一遍, 上至鳳帝下至重臣心中皆有所計量。

程陶面色青灰,還要狡辯:“殿下找的這些人, 誰知道是不是兩州一府的商家。就算是兩州一府的商家, 誰人不知謝世女與殿下交好, 還不殿下說什麼她便做什麼。帳目也能信?”

謝逸華一哂,反諷:“那你認為, 本王就為了給你扣死了罪名, 就偽造證人?你身在戶部, 都說帳目不能信, 那本王是不是可以認為你交上來的戶部稅收帳目也有假?”

程陶:“……”

謝逸華也懶得跟她做口舌之爭,審案本來就重在證據:“既然你對本王提出的證人有異議, 那就再傳喚幾個證人。”

堂上所有人都等著端王出後招, 果然早有計較,先是傳喚了朱記的各家掌櫃夥計, 隨後又傳喚了兩州一府另外幾家經營糧食的商家前來做證。

她選擇前來作證的商家也不是隨意揪來的小店,每家店都是在兩州一府有口皆碑的老店,有的傳了兩代,有的傳了三代, 生意興旺經商有道。

另有兩州一府數十名當地耕田百姓作證, 當堂如實上報去年往官府所繳的稅賦。

等這一波人報完去年下半年的糧價,又有兩州一府的地圖以及田畝總數。

有些東西,如果非要查證, 總要實地勘察。

端王拿出的都是官府有記載的東西,她為了怕堂上諸人一時聽不明白,還有身邊跟隨的幕僚在下面做著記錄。

既有官府記載的百姓良田畝數,又有物價做證、百姓上交稅賦數額、還有前幾年的稅賦參照,端王便報出了個離程陶負責的兩州一府上年稅銀差距甚大的數字。

程陶汗如雨下。

堂上原來唱反調的都閉緊了嘴巴,生怕被端王咬一口。

內裡不少人心中暗驚,沒想到素有讀書之名的端王審起案來也是有理有據,另闢蹊徑,卻一舉戳破了程陶的謊言。

雖然沒有當堂定罪,可是卻也與定罪無異,等於從側面拿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古穿今打臉天后

故箏

解約後,我倒欠金主三千萬

薑糖冰紅茶

綜漫之最強海賊娜美

二哈別拆家

將瓷就瓷

風中蝴蝶

婚後心動

糖果耳環

李世民的兇猛王妃

三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