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0章 登基,李世民的兇猛王妃,三秋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璃點點頭,“我明白。”
世民嘆了口氣,“現在正是新舊交替的非常時期,前東宮和齊王府好些愚忠的舊臣將士跑到了河北、山東一帶,妖言惑眾、聚眾造反,而留在京師的那些舊臣也在找種種藉口請辭,不上朝,不理事,如果這個時候鄭氏又跳出來生事,其後果不堪設想。”
“我知道。”這也是阿璃不能讓鄭氏死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出於過去的情誼,還是眼下的現實。
她身份特殊,如果前太子才死,她又自絕而亡,那顯然是在告訴世人她受了天大的冤屈,在這樣一個時局還未安穩、內外震盪的當下,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更影響新太子的聲譽。相反,如果她能好好的活著,更能體現新太子的胸襟和仁心。
世民繼續道:“這京師中的老頑固又以魏徵最為剛烈,我已經請無忌和如晦去勸說他了,但他閉門謝客絲毫不念及往日情份,一點兒面子也不給,我現在,真的是......”
他現在真的是焦頭爛額,頓了頓,眼中寒光驟起,心中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如果他再這樣冥頑不靈下去,那我不得不殺雞儆猴了。”
阿璃一怔,忙道:“還請殿下三思,事情還遠沒有到這一步。敢問殿下,跑到河北、山東那一帶的前東宮、齊王府的舊部,您打算如何處置?”
“自然是派兵鎮壓了,當然在此之前我也會叫人好好安撫、勸說他們回頭,但想必他們也不會聽吧?”世民無奈道,誰也不想把事情鬧大、弄得天下不寧,但那幫人鐵了心要和他作對啊。
“他們不會聽,那是因為殿下的誠意還不夠,殿下如果想早點平息事態、安穩局勢,就不能故作安撫之態,而實行鎮壓之舉,這樣事態只會繼續擴大。殿下何不向聖上請旨,通曉天下,有關前太子及齊王事件的所涉人員概不追究,然後再派特使前去安撫。而這個特使的最佳人員便是魏徵。”
“魏徵?他又怎麼會去呢?他就是頭倔驢。而且他若去了,到時候夥同那些人反戈一擊怎麼辦?”
“他會去的,而且您擔心的事不會發生。”阿璃胸有成竹,“我與他相處的時間較長,應該比你們更瞭解他一點,他雖事主忠心,但並非愚忠,要不然也不會從李密到竇建德,再到建成,那為什麼現在不能再是殿下呢?
他是個明事理並以大局為重的人,如果他想走早就走了,現在大局已定,那些人不過烏合之眾,只要大王拿出足夠的誠意,他不會致之前的同僚於不顧,自己能救而不救。與此同時,他也可以看出殿下的真心與胸襟,早日歸順於殿下。如果他還是不去,那這樣的人,大王也真的不必留了。”
她一口氣說完,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胸膛還在微微的起伏,額上也已佈滿密密的細汗,只有一雙清透的眸子閃耀著慧人的光芒。
世民吃驚的望著她,沉思良久,她雖然身處深宮,但其真知灼見一點也不比朝堂上那些能臣謀士差,雖然她說不出什麼宏偉、專業、深刻的見解,但她見微知著,擅於解析人性從最細微處著手,而有時候這往往就是破題的關鍵。
誠意,魏徵需要什麼樣的誠意呢?
第二天晚上,世民在無忌的陪同下親自拜訪了魏府。
太子親臨,魏徵只得開門迎接。雙方坐定,世民開誠佈公,“卿性情耿直,有治國之才,我仰慕已久,之前便多次相邀想與你共事,均遭你拒絕,之後你任職於東宮,又總與我大哥進諫,要把我調離長安,為何要這樣離間我們兄弟?我與卿是有什麼誤會還是有什麼仇恨嗎?”
魏徵無所畏懼,據直以告:“我與殿下素無恩怨,但對主盡忠盡責是我應盡的本份,如果前太子當初聽我的,也不會有今日的禍事了。”
“你......”世民怒不可遏,他怎敢這樣與他講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