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婚事,李世民的兇猛王妃,三秋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一直就不喜歡元吉,眾人都以為是她生元吉之時差點難產送命,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懷元吉時,當時還是唐國公的丈夫看上了萬氏,元吉生下三個月後,萬氏之子智雲便呱呱墜地。
想當初他們夫妻也是恩愛無比,那時她年輕氣盛,且自持品貌家世遠超一般女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丈夫會有喜新厭舊的那一天,所以打元吉生下來後,她一看到他便會想起萬氏及其子,心中憤懣鬱結,便漸漸疏遠了元吉,元吉也成了她與聖上關係轉冷的分水嶺。
她拉回自己的思緒,心想陛下為什麼會突然要給元吉說親,並選這個人呢?
她略略思索,便知陛下深意,眼下幷州戰事危在旦夕,萬一幷州失守,圍繞在大唐周邊虎視眈眈的王世充、竇建德、蕭銑之流,如果趁機群起攻之,則長安危矣。
雖說不一定會到這個地步,但現在有些大臣和世族已經有了蠢蠢欲動的跡象。楊氏作為當世名門貴族,雖然不是頂級門閥,但在長安根深蒂固,說句流水的皇帝鐵打的楊氏也不為過。那些頂級世家目前還不待見他們李家,但如果能與楊家結親,無論是鞏固政權,還是穩定人心確實都是不二人選。只是目前這個局勢,人家又願不願意呢?
皇后整理了下思緒,朝聖上欠身一揖:“當下幷州局勢未明,人心浮動,此事只怕不易,但妾自當盡力一試。”自古權貴之家,不管是王侯還是世家,婚事幾無可能由自己做主,只能是一場權衡利弊、各有取捨的政治聯姻,她自己是如此,她的幾個兒子也是如此,此時皇后已經完全想通。
皇上眼中精光一閃,面露喜色,情不自禁的拉起皇后的手,這雙手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柔嫩光滑,他輕輕拍了拍:“那就辛苦皇后了。”心中也不禁感嘆,畢竟是二十幾年的夫妻了,真正懂得自己心思的還是隻有她啊。
這幾天秦王府的姬妾們也陸陸續續把製作好,要送給秦王的新年禮物送至承香殿,案几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棉袍、冬靴、長衫、襪帽,風乾的肉浦、乾果等,惹眾人爭相前來圍觀品評,其實也暗存著一較高低的意思。
燕氏一一瀏覽了一遍,問道:“王妃,聽說這些東西明日就要給大王送去,您給大王做了什麼好東西,也讓我們瞧瞧?”
阿璃道:“我並不擅長做這些,且我看大家都做得很好,很用心,想必大王也夠用了,回頭看看有什麼舊物是大王用得上的,就稍上一、兩件吧。”
“舊物,這不太好吧?”底下有人議論道。
這些天阿璃一直在為要給秦王捎上什麼舊物而頭疼,心想新年將至萬家團圓,而他卻孤零零的遠戍邊關,如果真有什麼東西能寬慰他思家的心,她自當盡力。
今天已經是最後一天了,她想破了腦袋,終於翻出了阿雁半年前平日裡常穿的一件夏衫,他只說舊物,並沒有說誰的舊物,反正她不可能寄自己的舊物。阿雁這件小衫,上面還殘留著他的口水印,定可解他思念兒子的苦,這樣,也算是交差了吧。
阿雁在屋裡待不住,非要去外面玩,半天也不見回來,阿璃怕他再受風寒,親自出門去尋,走到後面園中,只見滿園的梅花開得燦若錦霞,她眼前一亮,折下一枝開得最豔的紅梅。
不久,她回屋中給秦王回信:
“問大王安好:府中一切平安,陛下皇后身體康健,阿雁略長高寸餘,很是乖巧。楊孺人即將臨盆,府中已做好萬全準備,勿念。大家都很記掛你,且各自親手做了禮物奉上,拳拳之心,大王自當體會。邊關苦寒、刀槍無眼,萬望珍重,一枝秦王府的紅梅,伴君凱旋。”
她剛剛落下筆,靈犀便氣喘吁吁的跑進來:“王妃,聽說齊王要娶開國侯楊達的孫女楊心悅為妻了。”
“此話當真?”阿璃也很吃驚:“齊王才減了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