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科技助推了考古,考古豐滿了歷史,江海潛尋,靈犀無翼,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節的氣氛熱烈而祥和,團聚的主題一再被渲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初六這日,南京南站,客流量仍然很大,摩肩擦踵之間,竟把人熱出了汗。
郭超仁、梁寬出了車站,坐上地鐵便奔明孝陵而去。
往日裡,明孝陵人流如織,歷史的厚重和秀美的山水交相輝映,總能帶給遊人別樣的體會,他們或緬懷歷史,或打卡留念,生活也因之擺脫了平日的庸常。
可能是因明孝陵的肅穆,與年節的氣氛不甚相符,所以今天遊客不多,正適合幾個約見的學人在此閒聊漫步。
何況,他們對“長江口四號”沉船的船主,初步判斷為錢鶴皋,因此在明孝陵約見,也很應景,別有一種浪漫情致。
紫金山下,雪後初霽。來到明清皇家第一陵明孝陵,倏爾只覺神清氣爽。
必經之路上,有相向而立的巍峨石像。這是夏至清和郭超仁、梁寬約見的地方。
地方空曠,郭超仁、梁寬還沒走近,便聽到年輕夫婦和小女孩的嬉鬧聲。
郭超仁不作他想,梁寬也有些驚喜:“看來,我師妹也來了!”
走近一些,分明看到,一對母女正撿著石像下未化盡的雪,在攢著雪球,擲來擲去,互相取樂。
而夏至清並不參與其中,只微笑著站在一旁,欣賞妻女的親密互動。
梁寬忙喚道:“珊珊!夏老師!”
五人相見,一邊說笑一邊看風景。
浮雲蒼狗,風雪如刀。
縱然經歷了六百餘年的滄桑鉅變,建築也有不少毀於兵燹之中,但陵寢依然有著恢弘的氣勢,佈局也很嚴謹,地下墓宮一如當年。
夏至清當起了臨時導遊:“墓區建築,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神道部分和主體部分。我們現在走的是神道部分,在石像路我們見面之前,已經走過了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橋。
走完石像路,接著可以看到石望柱、武將、文臣、欞星門。從欞星門往東北走,就能看到陵園的主體部分了。”
出了欞星門,可以看到,金水橋、孝陵門、孝陵殿、方城明樓、寶頂等一干建築,都是按中軸線而設的。
遊玩之時,梁寬突然想起一事,寶城牆體前些年出現了小面積坍塌,造成牆面剝落、區域性裂縫的現象。
他便問金珊珊:“師妹,我有好些年沒過來了。寶城這邊修復得怎麼樣啊?”
提到修復,儘管不是金銀器的修復,金珊珊也有很大的興趣,她忙說:“市文物部門投資了三百多萬元,最後選定了東南大學古建築學家的方案,整平了牆面,縫合了裂縫,已經變形的牆體最費功夫,不只要修補,還要做防水防滲的工作。總的來說,外觀上,按‘修舊如舊’的原則。”
“哦!”
“那邊,”金珊珊往不遠處的一條青石板遊覽步道指過去,“新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遊客登上寶頂,俯瞰明孝陵的全貌。”
梁寬笑起來:“遊客們都對‘龍脈’很好奇。”
“確實,帝王將相、文治武功,總是受到普羅大眾的關注。事實上,歷史不只是他們造就的,”夏至清介面道,“在我看來,尋常百姓、小人物同樣值得關注。就比如眼前的明孝陵,呈現出來的是恢宏的氣勢,嚴謹的佈局,可是我們能不能多思考一下,修建明孝陵的工匠是什麼樣的,他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
郭超仁點點頭:“以前的歷史學者,更喜歡宏旨大論,現在也重視起微觀和細枝末節來。”
他記得,有一位學者便從巾帽變遷的角度,去透析五代十國的歷史。
夏至清深有同感,因為他也在做這種“見微知著”的事。
“其實,研究觀點和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