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科技·實物·模型·海神,江海潛尋,靈犀無翼,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代船用指南針、船用警鐘、焚香裝置、測深錘等航海實物或模型,都拓寬著參觀者的認知。

“爸爸,那是什麼?”展廳中,一個四五歲的小孩,被一蓬雞毛狀的模型吸引住了。

他扯著爸爸的褲腿,直往一個展示櫃衝過去。

“哦,很抱歉,爸爸也不認得這是什麼東西,”這人一邊看起了展籤,一邊念給孩子聽:“五兩模型。‘五兩斜飛不暫停,長鯨吹浪晚冥冥。’——明代陳價夫《夜讀瓊海》。五兩是古代航海木帆船用於識別相對風向的裝置,將雞毛編成羽片掛在高竿,其構造簡單、移動方便。為了掌握風向,其重量必須在五兩以上、八兩以下,太重難以吹起,太輕則易於旋轉。”

孩子認真聽完之後,吐吐舌頭:“我還以為是雞毛,是假髮呢。”

爸爸疼愛地撫摸他小腦袋:“小朋友不認得很多東西,很正常。爸爸也不認識呢,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呀!”

“爸爸,你說得對。我們老師也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小孩聰明伶俐,大人也實事求是,任燃、郭超仁不由對這對父子肅然起敬。

蕭方臉上洋溢著笑容:“我們做考古和博物館展示的人,最希望見到的就是,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兒,都能夠在博物館收穫新知,開拓眼界。”

所以,現在的博物館教育,尤其重視“公共”這個概念,它絕不是為少數人而生的。

繼續往前看,在這個展示空間中,還有“海上信仰”這一部分。一些民俗器物,和南海神、媽祖的雕塑,都令人如臨其境。

三人在兩尊雕塑前佇立良久,感受著撲面而來的歷史文化,想象著過去人們為祈航海成功,而進行的諸般努力。

蕭方說:“出海前祭神,不是迷信,而是一種美好的祈願。當然了,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技術的發達,更是航海安全的守護神。”

【注】筆者去做採風的時候,復原的福船就擱淺在海岸邊。很遺憾,沒有看到它在海上漂的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野北美1846

葡萄無牙

大宋:兩個月後穿越,線上急等!

雨景天

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

迎風隨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