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沒於吐蕃,大中三年收復,廣明後又沒於吐蕃。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中和四年僑治潘原。可是隨著僖宗中和年間原州及蕭關(武州)的再次陷蕃,河西東通長安的舊路在暢通二十餘年之後復歸阻絕,鄆州兵也陷入其地,留而不得返。”
眾人皆嘆息不止,郭崇韜沉吟道:“那就是說,這些鄆州兵未必已經戰死,而很有可能只是陷在涼州不得東來?那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涼州其實仍在我大唐——或者說我唐軍——手中只是由於蕭關斷道,是以朝中不得而知?”
王摶道:“這也未必全無可能,只是……蕭關斷道之後,吐蕃難道未曾全力攻陷涼州?涼州若是我唐軍把持,吐蕃便不覺得如鯁在喉麼?”
郭崇韜也承認剛才的設想只是最佳情況,實際上那部分唐軍與朝廷失去聯絡之後,也就等同於陷入絕境,存活下來的難度相當大,而且關鍵是他們只有兩千五百人。
李曜卻不再糾結這裡,仍然面色沉凝,再次發問:“孤聞其時,靈武雖非歸義軍轄境,但在張議潮公經營涼州的宏圖中,卻將靈武與涼州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曾有《奏表》雲:‘今若廢涼州一境,則自靈武西去,盡為毳帚(幕)所居’。也就是說,他認為如果廢棄了涼州,那麼自靈武以西的廣大地區全為蕃族所有,且諸蕃‘隔勒往來,累詢北人’,中西交通自然斷絕。換言之,他是認為,為保靈武西逾河西道路暢通,必須全力經營涼州。其言詞之中,透露出靈武西逾涼州道路之重要。因此,歸義軍經營涼州,實是其復通靈州道的一種努力與嘗試。據此推測,孤王以為,靈州西抵涼州道路的暢通,當在鹹通四年左右。”
這番推測一出口,劉崇望悚然動容,拱手一禮:“大王英明,此番分析,實是燭照萬里,所言直如親眼所見一般。”
李曜對這種話聽得多了,雖然劉崇望的確是被震驚了一番,也沒讓李曜有何表示,他還在思索之中,不會為此自斷思路。因此想了想又問道:“乾符元年,朝廷好像派出過一支使節去回鶻?”
劉崇望似乎頗熟悉河西舊事,仍是他來回答:“不錯,彼時回鶻屢求冊命,詔遣冊立使郗宗莒詣其國,會回鶻為吐谷渾、嗢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詔宗莒以玉冊、國信授靈鹽節度使唐弘夫掌之,乃還京師”。
李曜皺眉道:“回鶻怎的這麼多支?這又是哪一路回鶻?”
劉崇望略微遲疑,道:“此處之回鶻,有說為河西界回鶻的,也有說為漠北迴鶻進入河西走廊之散眾之一,其據地當在額濟納河流域,朝廷離其甚遠,僕等也不知其詳。”
李曜見他多少還是知曉些內幕,自然不會怪他,又問:“那擊敗這支回鶻的吐谷渾、嗢末又是什麼情況……哦,吐谷渾孤王知道,劉相公但告之孤王嗢末這一族的首尾即可。”
劉崇望點點頭:“此事說來話長,原是如此這般……”(無風注:這用古白話文寫的話太長了,耗時太久,我還是直接用旁白的方式,白話文寫吧。)
原來吐蕃王朝崩潰後,各屬部相繼叛離。在河隴地區屯墾的原吐蕃隨軍奴隸,自號“嗢末”(一作溫末,或渾末),利用吐蕃奴隸主統治的分崩離析,首先發動了起義。
嗢末集團的組成,除吐蕃屯墾奴隸外,還包括當地各族各部被吐蕃欺壓之人。因為來自吐蕃的隨軍奴隸,在屯墾過程中,必然要與被吐蕃奴役的當地各屬部的人共同生活,吐蕃的殘酷統治使他們結成了同命運、共呼吸的關係。起義一經發動,其勢即銳不可當。到唐大中十一年,河、渭二州的嗢末起義軍,已聚眾一萬餘帳,當地吐蕃奴隸主階級的統治隨之土崩瓦解。起義範圍又進一步擴大,遍及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各州。
被稱作“邦金洛”的吐蕃奴隸平民反上起義,於鹹通十年在康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