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韋莊也是昔日鄭府落第士子,當日離開長安後,輾轉至東都洛陽,寫下名垂千古的長詩《秦婦吟》,時人稱之為秦婦吟秀才,這裡的秀才顯然是尊稱,因為此秀才非比後世,其在唐朝地位極高(無風注:此事前文有述)。後黃巢亂平,復應舉而中第。王建得西川,李曄以其為西川宣諭使,仗節旄入成都授王建。王建知其才,留之不歸,遂使為西川掌書記。然而屁股決定腦袋,在大是大非之前,此人卻說道:“東平王必有天下,明公可與之盟。許以中原歸朱氏,明公取三川全境,平分天下。”
馮涓系當時蜀中大儒,曾為博學鴻詞科進士,建入主成都後,攬入幕府,聞言道:“端己怕是一廂情願!若助他黒朱三取得天下,其豈能容得明公安居蜀中?今天子有難,人臣盡忠之時!請明公即刻發兵,討伐汴賊無疑!”
王建恐韋、馮二人將要爭吵。卻轉移視線,問周癢、綦毋諫道:“二公乃從我起事的勳舊,可有良謀?”
綦毋諫道:“天子有詔,當然要從,李存曜二十餘許便有今日之勢,豈是易於之輩?若今日逆他之意,來日恐有禍患。不過,眼下天下紛亂,梁晉之間,勝負未決,這朱全忠也須幫助則個……明公不妨先以書信回之,再發大軍可以。”
王建不解其意,問此話怎講?周癢為其解釋道:“三川之地,山南西道十五州,我僅據其七,尚有八州在李茂貞手中,大王不乘機統一三川,更待何時?”
王建乃悟,喜道:“是極!盟汴、勤王都是空頭虛名,統一三川方是實務!”遂致書朱全忠,大罵李曜劫持天子,強假聖意,乃是不忠,許以發兵,助鳳翔以抗蒲軍;又致書李曜,控訴朱溫、李茂貞為奸賊,勸其奉天子興兵,許以即刻發兵,同勤王道。
書信送去,王建遂遣假子王宗滌,即原先的大將華洪,將兵五萬北上。朱全忠、李茂貞以為是助己,不以為備,蜀兵大搖大擺進入興元。
李曜這些日子將大軍調撥極慢,行走更慢,此時才剛到乾州,聞報知曉各處情形,不禁哂然一笑,語眾將道:“一封書信,便釣三鰲。”
第213章 王業之基(十二)
梁晉爭霸到了如今,天下間各大勢力已經都被牽扯進來,無論願意與否,這一戰已經不可避免。
然而這一戰從哪裡開始打,決定權只在汴州,只在朱溫。
五月初五,天中節。朱溫飲罷雄黃酒,吩咐下人在王府門前掛出鍾馗像,又繫上菖蒲、艾草,與按禮制回孃家的女兒隨意說了幾句場面話之後,便帶著牙兵到了城外大營,十萬大軍盡數開拔,出征晉地。
但朱溫這次出兵動向頗為異常,不僅不去河北,反而大軍向西,直入陝州,兵鋒直指潼關,卻似要入寇關中。
長安、太原聞朱溫十萬大軍已至潼關,做派全不相同。
李曜以河中節度使名義下令河中守軍全線收縮,除開山左軍外,全軍撤入蒲州及東昇新城,兵分兩處,以為犄角之勢。而開山左軍則立刻從蒲津渡西渡黃河,再南下到潼關,充實潼關守備。與此同時,李曜主導下的朝廷以天子名義下詔,調派左右羽林軍與河中護國軍征討李茂貞的戰事依舊照常進行,不得延誤。
李克用得知朱溫去向後,卻便即刻遣李存進、周德威並次子廷鸞將兵三萬入河中,打算東進直取澤潞,一則收復失地,二則分朱溫之勢。李存進等很快便過餘吾寨,兵逼澤州。
朱溫於陝州聞信,笑與眾人道:“李克用莽夫,非孤之敵,孤所慮者,李存曜也。今李存曜固守潼關,一心只取鳳翔,此事李克用之二心昭顯無疑。既無李存曜之患,李克用何足道哉!待某揮軍北上,直定太原!”
有將言道:“李存曜詭計多端,他若只是作勢,待我大軍北上,卻率軍追截,卻又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