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楊渥在其任內的行為,與其說是為了攫取權力,不如說是自掘墳墓。對國內宿將的過分打壓,不僅造成了一些重要將領的出走鄰邦,也加速了反對派勢力的增長。對於前者,除了王茂章奔吳越國以外,還有呂師周奔楚國。對於後者,則是張顥、徐溫最後的發難。
楊行密時代,由於左、右牙建立不久,其權力也來源於君主,故而不可能對政事進行干涉。比如在楊行密預立楊渥的過程中,張顥和徐溫與周隱形成反對意見,支援立楊渥為嗣,只是說明左、右牙對於迎合楊行密意願的成功,以及堅定了楊行密立楊渥為嗣的信心。而到了楊渥時期,由於楊渥對左、右牙的排擠,甚至建立東院馬軍以制約之,張顥和徐溫出於自身前途的考慮,才開始利用左、右牙進行自保,左、右牙也因此顯示出了重要性。
《資治通鑑》裡記載: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泣諫,渥怒曰:“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二人懼。渥選壯士,號“東院馬軍”,廣署親信為將吏;所署者恃勢驕橫,陵蔑勳舊。顥、溫潛謀作亂。這是張、徐二人有謀反之心的開始。但是,身為左、右牙指揮使,若能如意地指揮牙軍為己所用,才能顯示出權力的好處。楊渥在擴大自身權力過程中的一個錯誤決定,恰好給張顥、徐溫提供了一個機會:渥父行密之世,有親軍數千營於牙城之內,渥遷出於外,以其地為射場,顥、溫由是無所憚。這個舉動無疑是給張顥、徐溫以方便,胡三省注曰“史言楊渥自去其爪牙”,便是指此。
在張、徐二人泣諫的過程中,楊渥說“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這句話一方面是楊渥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因為已經用諸多擴張自身權力的事實證明了他可以有所為;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張顥、徐溫真實動機。如此,不僅在指揮牙軍時方便許多,由於沒有了心理障礙,張顥、徐溫更是要加緊行動。張、徐二人想要弒君,是需要正當理由的,而楊渥本人行為不端,正好給以口實。這不僅是絕好的機會,也讓他們放心後世史家不會因此而汙衊他們,反而認為是清君側。於是,天佑四年正月,二人從誅殺楊渥親信、心腹開始:秦裴下豫章,時宋思勍、範師從、陳鐇以兵戍之。鐇等皆渥之腹心也,張顥忌焉,令佑以渥命往誅之。……三校入見佑,皆色變。俄而酒三行,佑數其罪,悉叱而斬之以歸。
當初出於培養目的被派往江西跟隨秦裴出征的三將,最終成為了張顥、徐溫的刀下鬼。而楊渥身邊的親信日子也不好過:景王(楊渥)晨興視事,(張)顥擁百餘人,持長刀直進。景王驚曰:“爾等果殺我耶?”顥曰:“非敢殺王,殺王之左右不忠良者。”殺數十人而止。諸將非其黨者,相次被誅。
另外,此年六月,由於吳國軍隊在瀏陽口敗於楚國,不僅喪失了兩位優秀的將領,更讓張顥、徐溫抓住藉口,誅殺了楊渥的另一親信許玄膺。至此,楊渥的主要親信已經基本被誅殺完畢,那麼離楊渥自己的大限之期也就不遠了。天佑五年五月“戊寅,顥遣其黨紀詳等弒王於寢室,詐雲暴薨”。從最初的出鎮宣州,到儲位不穩,然後順利繼任,在極力鞏固自身權力的同時,卻最終命喪黃泉。楊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成熟,更因此而過早地失去了性命。楊渥所面對的,是兩位比他年長一輩的宿將,對此“歷史”的分析,讓李曜忽然想起個問題來:不知道“歷史”裡究竟有沒有楊潞存在,如果有,以她的智慧能力,為何沒有在如此大事中給予其弟弟楊渥足夠的幫助?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對於目前的李曜而言,關鍵問題不在於楊吳政權會不會換主人——這事輪不到他擔心——而是如何把淮南拖下水,讓淮南來和朱溫糾纏。
這必然是很困難的,因為淮南與王師範不同。王師範的地盤除了靠海的部分之外,全部與朱溫轄區相鄰——換句話說就是被朱溫包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