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招致士眾驚潰,許昌、穎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謝玄北伐,由下邳進據彭城,遣軍渡河守黎陽,又遣劉牢之援鄴城,他上疏請求自屯彭城以便‘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內藩朝廷’之建議亦為朝議所不允。劉宋元嘉北伐,目標也只在收復河南,結果每次都是旋得旋失。梁代蕭衍北伐,戰於淮南,與其說是進取,不如說是自保。陳代吳明徹北伐,是趁北方內亂,乘時進取,但也止於淮河南北。”

“你是說,由南伐北,險於中原則必敗?”李曜反問了一句。他對剛才李巨川所舉例子都不太熟,但他倒是記得南宋時的北伐。當時張浚北伐,意在屏護臨安,其佈勢重在淮河正面,而在兩翼擔任主攻的岳飛、韓世忠二將則勢單力薄。端平北伐,短時間收復二京,也只是重複了劉宋收復河南四鎮的覆轍。這麼看起來,主力陷於河南,似乎真的很難取勝?

李巨川並未直接回答這一問,只道:“方才所言這些北伐方略上的不當,除了諸如臨戰指揮之類的失誤外,對於東南所面臨的地勢缺乏整體經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如右相所說,這些北伐基本上都是出淮河正面,爭於中原四戰之地,攻守形勢缺乏依託。這其中又以劉宋元嘉北伐收復河南之戰最為典型。這次北伐最能反映出東南政權北伐中原時地勢上的弱點及其經營上的不當。”

李曜對劉宋時期的歷史知之甚少,他倒是覺得南宋的北伐非常典型,不過作為歷史愛好者,李巨川這種級別的智囊做大局分析,他倒也是挺願意聽一聽的,當下示意李巨川詳細道來。

李巨川微微躬身領命,道:“宋文帝劉義隆為收復河南,先後於元嘉七年和元嘉二十七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並迅速打到黃河一線,然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佔領河南後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意在憑河而守。但是很可惜,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劉家在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雖然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劉義隆指揮有誤。不過右相是兵法大家,僕豈敢班門弄斧?僕只是以為,劉義隆北伐目標的選擇頗有問題。”

李曜心道:“這你可真是高看我了,我連劉義隆這個名字也只是‘似有耳聞’,至於他是怎麼‘指揮有誤’的,那可是當真不知道。”不過這話自己心裡清楚就行,沒必要犯傻說出來,再說……說出來只怕李巨川也未必相信。

李巨川見李曜沒有表示,還以為他正聽得認真,當下不敢大意,仔細為李曜分析道:“右相,劉義隆北伐,其志只在收復河南,但河南乃是中原四戰之地,即令能攻之,未必能守之。宋軍攻佔河南後,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兵力薄弱;黃河雖險,卻並非不可渡涉,尤其是寒冬,河冰堅合,可以無船而渡,若是如右相今次這般,有著強大水軍,那更是千里黃河處處可渡了!而且,早在元嘉七年,北魏就已將赫連夏逐出關中,這樣一來,北魏以河東為根本,左擁河北,右據關中,虎視中原……”

李曜聽到此處忽然心中一動,暗道:“若是晉王不在,而我能想辦法繼承河東,再想辦法得到河北,可也就跟北魏當年的形勢差不多了。”

李巨川不知道李曜走神,仍在分析道:“那年,到彥之進兵之時,北魏正謀伐柔然,群臣們顧慮劉宋,崔浩斷言:‘設使國家與之河南,彼亦不能守也。’所恃者乃在北魏對中原所擁有的地理上的優勢。劉義隆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如何遏止北魏咄咄逼人的南進勢頭,而不是河南的攻守。所以劉義隆北伐,每次都只圖河南,實非長遠之計。倒是劉宋青州刺史劉興祖上表所言進兵之策比較可取。”

“元嘉二十九年,劉義隆趁北魏太武帝之死再謀北伐,劉興祖上表言:‘愚謂宜長驅中山(定州),據其關要。冀州以北,民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民國]秀色可餐(限)

尚扇弱水

穿越田園風光

莫如歸

諸世紀

臥陽

重生學霸:祖國有我,繁榮富強!

穿拖鞋的公主

全世界你最美味

春風榴火

絕世唐門:究極魂導師

阿拉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