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二衛事”,但他這個宿衛軍是自己徵召而來的,而並非直接將神策改編而來——雖然神策首腦實際上也入歷史上類似,基本被殺了個乾淨,但神策軍的編制還在,軍兵還在,只是“沒了娘”。
其實也正因為如此,盧光啟才會覺得李曜剛才這話,有直接用六軍十二衛收編神策的意思——反正神策已經是沒孃的孩子,只要給他們指條明路,究竟是神策軍還是十二衛,對他們來說有多大區別?沒有。
然而李曜並不打算這麼辦。
他這一次是真的打算擴軍了,如果把神策打散編進十二衛,十二衛是齊了,可這等同於“拆東牆補西牆”,意義不大。但是神策也不能不打散,李曜不能容忍一支兵力如此強大的軍隊長期直屬於任何一名將領,不論這名將領有多麼忠誠。這是制度問題,不是忠與不忠的問題,當年玄宗認為安祿山忠心,讓他身兼三鎮節度使,兵雄天下,結果如何?
於是李曜淡淡地道:“神策暫不參與此次擴編左右十二衛行動。神策軍之整編將在左右十二衛整編結束後再進行,本相對此另有安排。”
盧光啟拱手行禮,退到一旁。李曜見無人再有他意,便道:“總參謀部籌劃多時,不日即將成立,在此之前,有必要檢驗一下其能力。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便是為了此事。”他走到殿中,命人將中間那巨大的沙盤覆布掀開,露出整個大唐乃至邊境各國各族的山川形勢沙盤來,不理會其中某些第一次看見此物之人的驚訝,平靜地道:“總參方面今日考題為……漢中。”
河中節度使府行軍司馬、內定的副總參謀長郭崇韜挺胸站出,肅然道:“諸位,今日右相之檢驗,主要由某來作戰略分析陳述。”
總參內部基本都知道郭崇韜是內定的兩位副總參謀長之一,主要負責戰略及後勤層面,由他作答顯然合適。而另一名內定的副總參謀長史建瑭主要負責戰役戰術及訓練層面,不過他此時正在今日“考題”所在的漢中(興元)前方作戰,顯然無法出席。
見上至李曜,下至兵部、總參謀部中級官員和參謀軍官均無異議,郭崇韜便拿起一根指揮杆在沙盤上比比劃劃地開口了:“右相曾對總參謀部有所要求,在軍議之時少說廢話,因此某今日便不再重複眼下局面,只從戰略層面進行分析。”
他開了個頭,也就不再矜持或者緊張,直接分析道:“諸位,在南北對峙比較穩定之時,對峙雙方往往達成一種均勢。雙方之間的對抗在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某條中間線上穩定下來。從歷史上來看,這條中間線,在東部地區通常是淮河;在西部地區,則是漢水上游。通常是,當興元也就是漢中地區為南方所控制時,雙方以秦嶺為界;當興元地區為北方所控制時,南方只能憑大巴山險要以作抵抗。”
郭崇韜用指揮杆指著沙盤所示興元地區道:“興元作為南北雙方的一箇中間地帶,它夾在關中與巴蜀之間。關中為北方地區的上游,秦嶺為關中的南面屏障;巴蜀為南方地區的上游,大巴山脈為巴蜀的北面屏障。而興元就夾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如此,處在兩個上游地區之間的興元,所體現著的南北利害關係之膠著程度,遠非淮河所能比擬。淮河南北尚有廣闊的地域可作迴旋,興元地區則完全沒有迴旋餘地;南北雙方在淮河一線一時的得失不足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在興元地區一時之得失,即足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形成興元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橫亙,形成差異明顯的南北兩部分。秦嶺西抵隴山,東連熊耳山、伏牛山;大巴山延綿於蜀中、關中、荊襄邊境,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一般稱任河以西為米倉山,以東為大山。秦嶺高峻險拔,足以為關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渾厚綿長,足以為巴蜀北面屏障。幾條穀道穿越山嶺,成為南北通行的孔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