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稱雄於天下,歷漢及晉,未始不以臨淄為三齊根本。’臨淄東北對海,西北阻河,背靠山地,瀕臨淄水,有山川之險,有魚鹽之利。蘇秦組織合縱時,在臨淄對齊宣王說:‘齊,南有泰山,東有琅琊,西有清河(漳水),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無風注:出自《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列傳]司馬遷也稱‘臨淄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無風注: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十六國後期,北魏滅後燕,後燕慕容德率殘軍一部南走,謀取一地以為根本,尚書潘聰建議:‘青州沃野二千里,精兵十餘萬,左有負海之饒,右有山河之固。廣固城曹嶷所築,地形阻峻,足為帝王之都。既得其地,然後閉關養銳,伺隙而動,此乃陛下之關中、河內也。’慕容德採其策,遂據有山東,建立南燕。”

李曜見他說得甚細,似有所圖,乾脆道:“下己看來早有所圖,不如將胸中塊壘一一道來,為本相謀劃參詳。”

李巨川心中一熱,拱手一禮:“敢不盡心竭力!”於是整了整衣冠,更加正色道:“山東低山丘陵以泰山為最高,其下有泰安。若一言蔽之,則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形勝,萃於泰安。泰安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由此縱橫四出,掃定三齊,均成高屋建瓴之勢。

以山東為交點,有兩條河道,分別呈東西和南北向流過。此二者分別是東西部之間和南北方之間的交通大動脈,也是山東地位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渭河自隴山下流,流經關中,匯入黃河;黃河向東,穿越河南,經山東低山丘陵的邊緣東流入海。渭河-黃河自古起著溝通東西之作用。轉輸關中的漕運必須憑藉這條線路,為東西部之間的一條大動脈。山東和關中分處這條大動脈的東西兩端。關中山川環抱,誠為形勝之地;自關中東出,歷崤函、嵩山之險,便可下臨東部平原地帶,無關山之阻;若再往東,便是山東低山丘陵,這是東部平原地帶少有的可以憑恃的地利。古稱關中為‘百二之地’,山東為‘十二之地’,當有原因。

大運河在國朝東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縱貫,連線浙江(無風注:就是後來的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水,為南北交通第一樞紐。在運河開鑿以前,淮河支流泗水本來就發揮著溝通南北的作用。泗水在黃河改道以前自山東南流,匯入淮河,稍加開鑿,便能起到溝通南北的作用。西晉時,杜預曾鼓勵王濬直搗建康,一舉滅吳,然後率大軍‘自江入淮,逾於泗汴,溯河而上,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可知汴、泗二水藉淮河而連通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應該是較早之事。桓溫、劉裕北伐,都曾開通泗水水道。山東所處的位置,正好監控南北水運交通的大動脈。

另外,膠東半島為海上運輸的一大中轉地。三國時,孫吳聯絡遼東的公孫淵,便經由此地。劉宋時,被北魏俘虜的朱修之取道遼東,泛海經東萊而逃回扛南。隋及我朝伐高麗,從海路發起的進攻都是以此處為前進基地。因此僕以為:山東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

李曜心道:“海路問題你看得還太淺,除了進攻高麗、連線遼東之外,元代經營海運,轉輸東南財賦供給京師,這裡又是其一大中轉地。就算連線遼東,也不是隻走走使者就算輸,到了明代,統制東北的遼東都指揮使司隸屬於山東布政司,海路就是其往來的重要通道。”

但總的來說,李巨川的總結,在這個時代已經極其難得,李曜點頭讚道:“誠如下己所言,山東地形的封閉性不如其它邊角之地,三面均可能受敵,不易固守;且山東低山丘陵方圓不過幾百里,缺乏縱深,幾處險要一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擊穿。”

他微微挺胸,傲然道:“天下紛亂之際,山東易成割據之地。如秦末的田儋、楚漢之際的田榮、田橫、王莽以後的張步、董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未來獸世:我靠植物闖天下

把酒話桑麻

大仙別摸

曉空殘月

聽見秋光

哆啦茜

醋精老公太瘋狂我每天都在修羅場

家喵喵

在死神遊戲裡霸凌BOSS

我與此物有緣

獨家偏愛

遲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