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者不是真宰相,不能主導全國政務。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不實際總理政務的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肅宗後,漸以中書令為大將榮銜,並不預政事。
但李曜這次,顯然打破了這一傳統。他以河中節度使身份出任中書令,並有同平章事相銜,本來可以說只是此時尋常的“使相”而已。即便假中書令[指檢校]變真中書令,也不過是名譽地位進一步提高,沒什麼值得一提。然而“南衙設座”,卻表示朝廷已經認可他的真宰相地位,可以進鳳閣鸞臺主政天下!由此,朝野上下才尊稱其為“右相”,這個高宗、玄宗時曾經兩度出現的舊名。
今日,是李曜第一次以“右相”身份來到大唐帝國的中書省,也就是政事堂所在,此處又有“中書門下”以及“鳳閣鸞臺”等稱。今日執筆宰相王摶,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份,為李曜介紹政事堂的一切掌故。
唐代中央機構實行三省六部體制,中書主出令,門下掌封駁,尚書主奉行,這是人所熟知的。但是作為唐代中央最高權力機構的政事堂,卻很少為人所知,如政事堂創始的時間,政事堂制度的形成,這個制度的基本內容,也就是政事堂的職權、組織、參加會議的人員及會議主持者、權力憑證,政事堂的性質,政事堂制度產生的政治歷史背景等等,就算後世那些精研唐史的學者也很難將之理清。此次李曜以中書令身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好有機會一睹政事堂內情。
關於政事堂創始的的時間,歷來說法紛紜,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記載有兩種:一是唐代人李華寫的《中書政事堂記》,認為政事堂始於唐高祖武德年間;二是元代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含含糊糊地說是“其後又置政事堂”,推其事當在唐太宗貞觀年間。
李曜的身高在這年月著實不差,數年的軍伍鍛鍊,更使他筋強骨壯,殺伐決斷之氣隱然其中。此時他一身紫袍,英姿卓絕,身旁陪同者皆是當朝宰相、重臣。
其中當朝宰相計有司空、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王摶,中書侍郎、工部尚書、同平章事陸扆,中書侍郎、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崔遠,門下侍郞、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崔胤,門下侍郞、鹽鐵轉運使、判度支、同平章事劉崇望,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孫偓,刑部尚書、同平章事裴贄。
重臣計有中書舍人蘇檢、吏部侍郎裴樞、戶部侍郎王溥、禮部侍郎獨孤損、兵部侍郎盧光啟、兵部侍郎薛昭緯等。
面對李曜對政事堂制度初現時間的問題,王摶答道:“政事堂者,自武德以來,常於門下省議事,即以議事之所,謂之政事堂。故長孫無忌起復授司空,房玄齡起復授左僕射,魏徵授太子太師,皆知門下省事。”
此時的王摶,可謂精神奕奕。太原王氏押寶李曜這步棋,當年他從無可無不可到全力支援,如今終於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李曜如今身為右相,乃是宰相之中官職最高的一位,同時又是河中節度使,雄兵在握,邠寧、保塞、天雄三鎮如其一體,鄜坊、涇原也惟其馬首是瞻,如此近則為相,遠則是將,當真是文武全器,天下無二!太原王氏有他為依,何愁家業有墜!
李曜今日卻顧不得觀察王摶的情緒,只是細細體會王摶這番話,乃是點明瞭三個事實:一是“自武德以來”已有政事堂。“自武德以來”,當然是指“自武德年間”以來,而不能理解為割去“武德年間”的“武德以後”,這是顯而易見的。二是自武德以來,宰相已“常於門下省議事”。既是已“常於”,就可以肯定不是什麼新制度;既不是新制度,當然就不會是“武德以後”才有政事堂。三是自北朝以來,門下省地位特重,“詔旨之行,一由門下”。因有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的慣例,“故長孫無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