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回事,拱手正色道:“僕受陛下聖諭,前來貴軍面見令公……”
李曜擺手道:“我等皆是明白人,便不要說這等糊塗話了,否則……貴使請回,某這便恭送貴使回城,你我明日城中再見,如何?”
李巨川面色微微一變,馬上鎮定下來,笑道:“令公真是快人快語。”
“真令公此刻正在城中,某這檢校官兒假令公,貴使還是不提的好。”李曜淡淡地道。
李巨川自然知道李曜說的乃是韓建,此次韓建將聖駕挾來華州,沒多久便加了中書令,而且不是檢校的,所以李曜有“真令公”、“檢校官兒假令公”之說。
李巨川連續被李曜噎了兩把,面上居然還能掛得住笑容,點頭道:“蒲帥說得是,巨川口拙,還望蒲帥勿怪。”他似乎也怕了李曜的反詰,這句話只是微微一頓,根本不給李曜開口的機會,接著道:“我主韓令公此番迎奉鑾駕,有大功於國,此前不久更與晉王通函交好,也得晉王應允……而蒲帥此來,興兵鉅萬,佔我城池,近逼天子,頗驚聖駕,不知所為何事?”
李曜淡淡地道:“李巨川,你自詡人傑,投靠韓建,慫恿這天下痴物挾天子以令諸侯,便以為可以成就千古之名,比肩管仲、荀彧等輩麼?”
李巨川面色一變:“此等誅心之言,蒲帥還是謹慎些好。我主韓令公忠貞守節……”
李曜直接打斷道:“韓建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總歸是為李茂貞忙活……我來問你,李茂貞還需多久趕來華州?”
李巨川臉色再次大變,良久後,似乎忽然想通了,哈哈一笑,直視李曜雙眼,一字一頓道:“莫非……蒲帥也欲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曜淡淡地道:“我本宗室,只望江山永固,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亂臣所為。”
李巨川又是哈哈一笑,揶揄道:“蒲帥既是忠臣,卻不知為何前來驚擾聖駕?”
李曜毫不在乎,平靜地道:“我來華州是為了……奉天子以討不臣。”
李巨川冷哼一聲:“蒲帥舌綻蓮花,所為不也是如此?”
李曜搖頭道:“無論是你主韓建,亦或者他背後的李茂貞,對天子的所作所為,正逃不過一個‘挾’字。而我若迎天子迴鑾長安,則必然是‘奉’,這其中有何區別,你難道不知?不妨與你明言,我此來華州,根本未將韓建放在眼裡。我來迎奉天子迴鑾,只是為了不使李茂貞挾天子以令諸侯罷了。”
李茂貞,仍是李茂貞。李曜在關中,唯一值得密切注意的敵人,只有李茂貞。在這個晚唐的大時局下,在朱溫還沒有機會起兵西進的條件下,李曜若不想唐廷失去最後一點威望,最需要阻止的人,就是歷史上曾經“挾天子”的李茂貞。
晚唐以來,天子孤弱,國力日衰,李唐衰亡之大局己定。此時,藩鎮干政成為晚唐政局中的主要政治現象。而藩鎮干政的最終目的又決定了其必然走向其極端方式:挾天子令諸侯。
晚唐以來,權宦挾持天子,以專朝政並不罕見,如田令孜、楊復恭等,但由藩鎮干政發展到挾持天子的藩帥則為數不多。其實,對於“挾天子令諸侯”,唐末諸雄的認識有個變化的過程。李曜記得範祖禹在所寫的《唐鑑》中評論上源釋事件時說:“自是以後,藩鎮擅相攻伐,不復秉命,以天子不足訴也。唐之政令不行於藩鎮,實自此始。”他認為自此唐廷在全國範圍內喪失了權威。
此後藩鎮兼併戰爭更加肆無忌憚,但此時的各地諸侯還沒有上.升到“挾天子令諸侯”的形式,大多仍停留在上表干政的層次。但是在其後日趨激烈的藩鎮對抗與兼併的過程之中,藩鎮發現僅僅訴諸武力,不聽朝命,並不能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大唐天子雖己名不副實,但其代表的中央旗號的威力和影響依然相當可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