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挾持天子他是敢於實施的。
正因為上述原因,所以李茂貞才開始走上了“挾天子令諸侯”之路。
其實根據李曜分析,李茂貞欲“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預謀應該由來己久。自乾寧二年河中爭帥事件發生之後,李茂貞就著手開始制定“挾持天子”的行動。李茂貞夥同王行瑜、韓建三鎮逼宮,擅殺執政,他一手策劃廢掉李曄,另立吉王,這是李茂貞欲將天子置為自己掌中傀儡的最初設想。只是他沒料到,他的這番舉動隨即引起河東李克用的南下干預,廢立計劃胎死腹中。
李茂貞見廢立不成,遂採取留兵威懾朝命,伺機將李曄劫持到鳳翔的策略。李茂貞回鎮後,令假子李繼鵬(本名閻珠)率軍兩千留守京師,並交待李繼鵬及朝中內應——神策中尉劉季述伺機劫駕。此時京城駐紮的兵力除了天子親軍、神策軍之外,還有諸鎮宿衛的一部分部隊,如鹽州六都。李茂貞留守的岐軍,為右軍,李繼鵬擔任指揮使,兵力為兩千;邠寧節度使王行瑜則留其弟王行實任左軍指揮使。可意想不到的是,乾寧二年七月戊午晚,京師發生軍亂。
同州節度使王行約棄城(同州)奔京師,與左軍兵士劫掠西市,都民大擾。面對突發情況,李繼鵬急忙聯絡劉季述,“請天子幸右軍”,並“連奏請車駕出幸(鳳翔)”。而左軍指揮使王行實與樞密使駱全瓘則打算將天子劫往邠州。於是,兩軍發生混戰。李繼鵬欲藉機強行將李曄劫往鳳翔,甚至火燒宮門。
但劫駕的計劃卻被駐守京師的鹽州六都兵所破壞。岐軍兵少,處於劣勢,只得撤回鳳翔。李曄則在禁軍將領、捧日都頭李筠的護送下,與城中官員百姓出奔南山,駐蹕於南山中的莎城。
得知訊息後,李茂貞立即率兵三萬進軍接應,打著“迎車駕”的旗號再次進行挾持天子的嘗試,以實現挾天子令諸侯的政治預謀。可王行瑜也統軍至興平,同樣欲迎車駕。王行瑜的插手讓形勢變得複雜。
而且,更為強勁的對手李克用率沙陀鐵騎南下干預,一路無人能敵,連下同州、華州,繼而將王行瑜困守邠州,朝不保夕。昔日強悍無比的岐邠邊軍面對沙陀精騎竟然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也是出乎李茂貞意料之外。形勢開始變得對李茂貞極為不利。老奸巨猾的李茂貞為求自保,只得舍卒保帥,他先是置昔日盟友王行瑜的死活而不顧,回兵鳳翔固守;又接連向李曄上表告罪,並忍痛把假子李繼鵬當作替罪羊,“斬繼鵬自贖”,與朝廷和解。就這樣,李茂貞“挾天子令諸侯”的初次預謀和嘗試告以失敗。
李曜回過頭來分析李茂貞這次挾持天子圖謀的失敗原因,主要有內、外因四個方面:
外因的主要方面還是李克用的率軍干涉。因為李茂貞插手地處李克用勢力範圍的河中鎮,這才引發了與李克用的正面衝突。當然這也是晚唐藩鎮兼併的必然結果。懾於沙陀勁騎的威力,李茂貞及盟軍節節敗退,他只得自保為上,與朝廷和李克用和解,以避免再生爭端。外因的次要方面是,李茂貞昔日的附鎮和盟友王行瑜的突然插手,打亂了李茂貞的計劃。王行瑜之弟王行約率領敗軍先在京城搗亂,打亂了李茂貞和李繼鵬的劫君計劃;後在李曄出幸南山之後,李茂貞率兵三萬進軍準備接駕或者說劫駕,但王行瑜也統軍至興平皆欲迎車駕。若不是在李克用的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兩人暫時就挾持天子之事暫時達成和解,以共同抵抗李克用,否則昔日盟友在爭奪中樞主導權的問題上將不免反目甚或一場惡戰。
在內因方面,首先是李茂貞制定的計劃不周,實施不力,且準備不充分,是導致這場預謀失敗的主要內因。既然李茂貞安排李繼鵬相機行事,那他就應該提前考慮到突發情況,並提前制定應急方案。比如李繼鵬的兵力過少,難以應付突變,無法掌控局勢。再者李茂貞也沒有及時安排部隊策應或接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