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控河內之封壤”,它處於唐廷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之間,其政治傾向對於唐廷中央和地方勢力對比的差異有著重要影響,因而昭義鎮及其軍隊在唐中後期中央和地方藩鎮中處於一種很微妙的地位。當然,事實上昭義鎮作為非割據的中原型藩鎮,它從建置起一直忠於唐廷中央,所轄的澤、潞、邢、洺、磁五州也是唐廷中央對抗、遏制地方藩鎮,特別是河北三鎮的主要陣地之一。尤其是在唐代宗至文宗朝時期,曾數次參與平定地方藩鎮的叛亂,對河朔三鎮的勢力擴張起了很好的遏制作用。可以說,昭義鎮的這種抑制山東、防衛東都的特殊戰略地位是其它中原型藩鎮所沒有的。
作為割據型藩鎮,河朔三鎮同唐廷中央對抗,從地理位置上而言,其進軍路線主要有向西和向南兩條,向西必須經過昭義鎮來威脅長安;向南就直接威脅到東都洛陽。而昭義鎮處於成德、魏博兩鎮與東都洛陽之間,從成德、魏博進攻洛陽則必然會經過昭義鎮。因此昭義鎮在河朔三鎮和唐廷中央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對防遏河朔三鎮起了重要作用。並且從唐代宗至文宗時期,河朔三鎮同唐廷中央之間一共發生過八次激烈的衝突,唐朝廷數次發動各鎮對其進行討伐,而昭義鎮參與了其中的六次戰爭,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有兩次,起次要作用的也有兩次,起了“一定作用”的還有兩次,這比其餘一些“打醬油”的藩鎮,算是有用多了。
昭義鎮起到主要作用的兩次,即德宗建中年間的唐廷中央和河朔三鎮之間進行的討伐田悅和平定朱滔的兩次戰爭。德宗建中元年(780),李抱真升任檢校工部尚書,兼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支度營田、澤潞磁邢觀察使。從建中元年至德宗貞元十年(794),李抱真任昭義節度使的近二十年間,唐廷中央和河朔三鎮間數次發生激烈的衝突,而昭義軍從始至終,都是唐朝廷所徵發的物件。可以說昭義鎮對於遏制河朔叛鎮的勢力,維護唐廷中央政權利益起了很大的作用,成為唐德宗對抗河朔叛鎮的一個重要棋子。而在和河朔三鎮的關係中,昭義鎮之所以與其是一直處於對立的雙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昭義鎮是忠於唐朝廷的中原型藩鎮,河朔三鎮對其的態度是抵-制和對立的。
在德宗朝時,唐廷中央和河朔三鎮所發生的戰爭中,昭義鎮在討伐田悅、平定朱滔的戰爭以及勸說恆冀節度王武俊歸降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第一次即討伐田悅的戰爭。德宗建中二年(781),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子李惟嶽要求繼承節鉞,德宗堅決不允許,李惟嶽起兵反唐。為維護世襲節度使特權,其它河朔藩鎮對成德加以支援。在當時的形勢下,河朔藩鎮在客觀上存在著共同的利益,藩鎮同朝廷的矛盾仍然處於主要矛盾的地位。而昭義鎮因在代宗朝時曾屢次被河朔三鎮侵犯,和三鎮的矛盾較深,是唐廷中央所利用的對抗叛軍的有力工具。昭義軍成為當時河朔三鎮叛亂初期,唐朝廷抵-制叛軍的主要軍力。
而後經過多年拉鋸式戰爭,昭義軍得到了鍛鍊,其中精銳脫穎而出,被選拔在一起,成為潞州牙軍,稱之為“後院將”。既然是這等有著“光榮傳統”的驕兵強將,當然也都是有著傳統的高傲的,此刻見到區區商賈隊伍竟敢對他們做出防備姿態,自然大為忿怒。
李元審冷哼一聲,朝後招呼一聲,叫上本部人馬準備跟他出發,然後朝馮霸道:“區區小事,某去去便回。馮霸,你安排紮營!”
--------------------
沒有定時更新真不習慣,下午居然忘了,俺懺悔……
但是,俺又想起一件事還得提醒大夥兒:收藏和紅票,可不能忘了哇!
第017章 吾計售矣
李曜坐在馬上,腰挎馬刀,面沉如水。對面的人影火把越來越清晰,一員將領身著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