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刀劍那麼方便顯現表面花紋來,後來甚至引申出很多意思,如“鑌鐵局”、“鑌鐵祠”等。各朝字典對“鑌”字的釋義中從未提及花紋特徵也可見一斑。事實上,古人對“鑌鐵”的定義一直就在鋒利、質量好等方面,大概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高碳工具鋼吧,偶爾出現的花紋特徵,也會作為稀罕事物認真地加以描述。所以說“鑌鐵”並不是“大馬士革鋼”的同義詞,但“大馬士革鋼”的內涵,倒是基本上可以包含於“鑌鐵”之中,“大馬士革鋼”更多時候是與刀劍等聯絡在一起的。
如果從後世所存文獻的表現來看,“鑌鐵”從其特徵上來說,大概更接近於包括烏茲鋼、布拉特鋼的坩堝鋼系列,其理由有如下幾點:首先,“鑌鐵”文字最早出現於隋代從天竺等地翻譯過來的經書,而當時的天竺正是坩堝鋼的主要產地;其次,鑌鐵來源於罽賓等域外之國,而考古發現較早坩堝鋼的巴基斯坦最北部塔克西拉古城,也在古代罽賓國境內;再者,鑌鐵一直是中國的一種主要進口產品,不少古文獻提到的幾個主要產地如罽賓、波斯、大食、天竺等恰恰也是坩堝鋼的主要產地。
進口產品從古到今都沒有多少便宜貨,這不必解釋了,珍貴也就理所當然。
鑌鐵作用雖然可能有很多,但主要作用大概還是製造武器。古人對刀的品質是有所分類的,譬如:鐵刀、鋼刀、純鋼刀(精鋼、百鍊鋼)、柔鋼刀、青鋼刀(鑌鐵)、寶刀(極品鑌鐵刀、隕鐵刀、烏茲鋼刀wootz)。古時有一種說法,叫做鐵久煉成鋼,鋼久煉柔純,再煉成青,更煉成寶。但是一般鐵匠、鐵坊只會打造鐵刀與鋼刀。上品的精鋼刀,鋼色純正,煅打而成,其質感如同鋼中美玉。精鋼刀百鍊則成鋼,削鐵如泥;柔鋼刀,柔可繞指。至於青鋼刀(鑌鐵)、寶刀是世間稀有的珍寶,極難得到——當然,為譁人耳目,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的“樣子貨”自然不能歸屬於這其中的分類。
鑌鐵有“鑄造”和“煅打”兩種製作方式,“鑄造出來的刀劍”(鑄造結晶花紋鋼)品質優於“人工煅造方式”(焊接)。
“鑌鐵”雖然不能等同於花紋鋼,但二者確實也是有很深淵源的。花紋鋼(patternsteel)是用來製作寶刀、寶劍一類名貴器物的帶有花紋的鋼,中國古代又稱“花鐵”、“文鐵”。後世有些學者或者好事之徒將花紋鋼故意渲染得雲山霧罩,神秘非凡,好像外星人一樣不可捉摸,但其實鍊鋼只是一門技術,技術絕非神蹟,談不上什麼稀奇古怪。這種花紋鋼本身有時候並無花紋,但只要把這種原始花紋鋼表面打磨光淨,或者再腐蝕一下,花紋就會顯示出來。
花紋鋼的花紋形態有如流水,有似彩雲,或像菊花,或類似木紋等等。歐洲人說的“大馬士革鋼”、俄國人說的“布拉特鋼”,以及古時由波斯、罽賓傳入中國的“鑌鐵”,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都算屬於花紋鋼。中國古代關於花紋鋼的記載至遲始於東漢時,在唐、宋、明、清都可見到。西晉傅玄《正都賦》說的“白闢文身”刀劍、宋沈括《夢溪筆談》說的魚腸劍、松文劍等都是由花紋鋼製成的。
如果要具體到唐代,甚至更以前,鑌鐵在中國都算比較罕見,但譯來的佛經有“鑌鐵”記載,這應該和印度本身對這種產品的使用熟悉有關,並不能代表唐朝本身鑌鐵的普及使用,就更談不上冶煉了。
再往後看,情況其實也未見好轉。
宋代有文獻記載產鑌鐵的地方值得懷疑的也有不少。哈密產鑌鐵主要是因為王延德記載的“吃鐵石”,但其更有可能是隕鐵或坩堝鋼,不過總算是有可能的坩堝鋼冶煉之處了。而高昌回鶻倒是頗有可能掌握了這個技術,因為多次有關文物和其能夠對照相比。
契丹國後來國號為遼,據說遼就是鑌鐵的意思,然而從有關資料來看,好像遼國並沒有掌握鑌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