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又加上天災人禍,終於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發了王仙芝、黃巢“大起義”。

起義過程無需贅言,只說在王仙芝死後,黃巢率領起義軍在全國流動作戰,最後攻進了長安,僖宗步玄宗的後塵避入蜀地。僖宗逃到成都後,在成都向各路節度使封官許願,又藉助沙陀兵來平叛。加上農民軍出身的朱溫等人的叛變,黃巢兵敗,退出長安,後在山東自殺。“起義”被平定後,以往在形式上聽命於中央的節度使們,現在也無視朝廷了。

經過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後,僖宗在中和五年(公元885年)陰曆三月回到京師。經歷了戰爭和洗劫的歲月的長安已經完全荒廢了:“荊棘滿城,狐兔縱橫。”而僖宗在長安也沒安心的住多久,又開始了逃亡避難,這一次是因為邠寧節度使朱玫擁立肅宗的曾孫襄王李熅為帝,僖宗四處輾轉,最後於光啟三年(公元887)由當時的神策軍將領宋文通護衛著逃到了鳳翔,鳳翔節度使李昌符領兵攔截,和護駕的先頭部隊發生激烈衝突,宋文通帶兵猛攻,殲滅了李昌符全部。宋文通因為立了首功,被唐僖宗封為節度使,而且賜名李茂貞,僖宗還親自為他定字為正臣。從此,李茂貞便憑藉這些常人所沒有的榮譽和雄厚的實力割據一方。

這一年的其餘時間僖宗仍在鳳翔,光啟四年正月回到長安。然而,他在鳳翔已經得了重病,陰曆三月便死去,只活到二十七歲。僖宗在位一共十五年,這十五年裡,很難說他曾進行過真正的統治。他在位期間的唐朝,是軍事、政治、社會和制度各方面的重重危機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代,有人把王朝的迅速崩潰歸罪於僖宗的孩子氣和任性,或歸罪於他對施政的漫不經心。

比如蔡東藩先生的《唐史演義》中第九十五章的結尾詩評價唐僖宗:“世衰總為主昏多,喪亂相仍可若何?十五年來無一治,虛名天子老奔波。”算是這種說法的代表。

僖宗病危時,群臣因僖宗子幼,擬立皇弟吉王保為嗣君,只有宦官楊復恭請立皇弟壽王傑。壽王正是後來的昭宗,他與僖宗同母所生,僖宗一再出奔,壽王都隨從左右,僖宗也特別倚重他。於是由復恭倡議,奏請僖宗,此時僖宗已經不能說話,只是略微點頭算是恩准了,於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下詔立壽王傑為皇太弟,監軍國事。當天就由中尉劉季述,率禁兵迎入壽王,安置在少陽院,由宰相孔緯,杜讓能帶人去觀察。群臣見他“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結果剛到第二天,僖宗就駕崩了,遺詔命太弟嗣位,改名為敏,壽王即位柩前,後又改名為曄,是謂昭宗。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諱曄,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鹹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於東內。以其日為嘉會節。鹹通十三年四月封壽王。名傑。乾符四年。遙鎮幽州。文德元年三月。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曄。”——《新唐書》卷二。

在李曄即位的第一年,主要政治問題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問題,此時的宦官頭目正是力排眾議擁立李曄即位的楊復恭。李曄這個人從來沒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賴田令孜那樣依賴楊復恭。在即位之後,李曄立即向宰相們表明,他希望由宰相掌握朝政。宰相們於是勸告皇帝,要果斷地抑制宦官的勢力,就像當初宣宗以前試圖做的那樣。經過數次明裡暗裡的交鋒,楊復恭最後被李茂貞和王行瑜的聯軍打敗,並被王行瑜計程車兵俘獲,帶回京師處死。這件事使李茂貞和王行瑜的勢力迅速膨脹,也為後來昭宗個人所受的挫折埋下了種子。

當李曄為重掌朝綱而進行鬥爭時,他又陷入與李克用的敵對行動之中。雖然李克用是剿滅黃巢的最大功臣,但是藩鎮和朝廷雙方都對沙陀突厥的最終目的存有戒心。因為沙陀對朝廷的效勞只是在允許他們佔領大部分河東的情況下才取得的,從河東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民國]秀色可餐(限)

尚扇弱水

穿越田園風光

莫如歸

諸世紀

臥陽

重生學霸:祖國有我,繁榮富強!

穿拖鞋的公主

全世界你最美味

春風榴火

絕世唐門:究極魂導師

阿拉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