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得出來,昭宗還是有一些作為一個賢明君主的必要條件的。特別是昭宗生得身材魁偉,舉止端莊,眉宇間英氣逼人,按當時的話說,就是頗具帝王龍鳳之姿,所以“即位之初,朝廷內外歡欣鼓舞。”而此時,昭宗還真有個好機會或許能讓他有所作為。
須知晚唐時期,皇權旁落的兩大原因,一個是地方藩鎮勢力尾大不掉,另一個就是宦官專權由來已久,這兩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唐朝廷。
而在李曄剛剛繼位後的這個時候,藩鎮的勢力固然是越來越大,當然短期內怕是難以動搖的了。但是宦官專權的局面則已經有所減弱,如果李曄能夠抓住機會,還是很有可能重掌中央大權的。
其實宦官之所以能夠專權,乃是因為宦官集團掌握了中央禁軍的兵權。這一權柄,自打肅宗時期,就牢牢地被宦官集團所掌握,後來在神策軍成為大唐禁軍的絕對主力後,由宦官擔任的左右神策軍中尉,就成了大唐中央政府的實際當家人,甚至可將權力凌駕於皇權之上,故史書上有“弒主立君,出於中尉,生殺予奪,決於北司”之語。
然而,在這個時候,雖然大宦官楊復恭在名義上還擔任著左神策軍中尉、觀軍容使這個中央禁軍的最高官職,但是實際上這支軍隊已經沒有了,實際情況也就是楊復恭成了光桿司令,已經沒有軍容可觀了,這也為李曄這個大唐天子從宦官集團手中奪回兵權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個機會的出現,還得感謝黃巢和田令孜。在黃巢攻入長安前夕,田令孜帶著僖宗匆匆而逃,身邊只帶了五百神策軍。當時戍守在關中各地的數萬神策軍,因為找不到統屬,紛紛亂作一團,於是鳳翔節度使鄭畋也就趁機將這數萬神策軍招致麾下。這樣一來,原來的那支由宦官掌控神策軍也就不復存在了。
田令孜深知兵權的重要性,於是到了西川后,又開始重新組建神策軍,招募新軍五十四都,共計五萬四千人,神策軍之軍勢驟然又起。然而,到了光啟二年(886年),田令孜用這支軍隊跟王重榮爭奪鹽利,結果被王重榮和李克用的聯軍打得一敗塗地,只好裹著僖宗二次逃跑,這支新組建的神策軍再度灰飛煙滅,那麼理所當然的,田令孜重建中央禁軍的計劃到這個時候也就徹底失敗了。
在這之後,僖宗命楊復恭代替了田令孜的所有職務,也就使他成為了中央禁軍的領軍人物。然而,楊復恭拿到手中的兵力其實十分有限,而他個人的威望又更有限,比不得楊復光,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成為像田令孜一樣強勢的人物,於是李曄一即位,立刻就趁機在其後重組禁軍時,不動聲色地分了他手中的兵權。
其實說起來,李曄和楊復恭的關係也挺有意思。按唐朝慣例,諸王是不得參政的,但在僖宗逃往成都時,由於百官未集,人手短缺,所以當時作為皇七弟的李曄才有參與朝政的機會,甚至“握兵中要”,雖然說在那個時候他也就是佔個位子,真正的大事小事都沒有他作主的份兒,但卻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和楊復恭有了接觸,而且似乎關係處得還非常不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僖宗病危,楊復恭才力排眾議,一手將李曄扶上皇位。
當然,追根究底的話,這也不奇怪,因為這兩個人都恨田令孜。楊復恭作為楊復光的弟弟,在田令孜得勢的時候一直受其排擠,所以對他心懷怨恨。而李曄在跟著哥哥僖宗向成都逃亡之時,因走得太急,連匹馬也沒有,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連鞋都給跑丟了,累得口吐白沫,實在沒了力氣,可他剛想躺在地上喘口氣,就被田令孜趕過來抽了一馬鞭,催他繼續趕路。李曄當時顯然惹不起田令孜,只得忍氣吞聲,打落牙齒和血吞,但人都是記仇的,尤其是少年人,於是這口怨氣就一直積在他的心中,這也讓他和楊復恭找到了交好的共同點,簡直成了同志加兄弟。
然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