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和葛從周帶兵對兗州進行了試探性地進攻,這就是先不對兗州發動主攻,而是不停地出兵對泰寧軍轄境進行騷擾,以達到調動疲憊敵人兵力的目的,從而為汴軍發起總攻創造有利條件。
這次進攻由於計劃周全,戰略得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龐、葛二人一路帶兵繞過兗州,到達曲阜,將大營紮下,又分兵去打齊州(今濟南),引得一路上的州縣頻頻告急,而朱瑾只得不斷髮兵營救,結果又屢為汴軍所敗,最後只好退守兗州。
等汴軍對兗州東部的騷擾持續了一段時間,初步達到了疲憊敵軍的戰略目的之後,朱溫才正式親率大軍,正式出兵鄆州,紮營於鄆州城北七十里外的魚山。而與此同時,龐師古也將營盤紮在了鄆州南部的梁山,與朱溫部遙相呼應,從而形成了對鄆州南北夾擊之勢。此外,則由葛從周另率一部,進逼兗州,以牽制兗州方向的兵力。
這個出兵計劃與敬翔那五個原則之中“攻鄆州、圍兗州”的戰略部署稍有出入,但是也並不矛盾。因為他那五點原則的主要意思,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於正面同時進攻鄆、兗二州,使朱氏兄弟不能將兵力集中於一處,以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那麼,究竟是“圍兗州”還是“打兗州”,這就只是戰術層面的問題了,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充分做出相應的安排或者改變。
果然,這一戰略部署極為奏效,面對著汴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朱瑄、朱瑾只能三分兵力,一部由朱瑄帶鄆州兵迎戰朱溫,另一部則有朱瑾帶兗州兵赴援鄆州,剩下的一部則由朱瑾手下大將張約帶部分兵馬迎戰來犯兗州的葛從周。
然而,天平、泰寧兩軍的兵力本來就不如汴軍,這一分兵更讓其大吃苦頭。特別是由張約率領的那路兵馬只有3000人,一碰到葛從周就被打得大敗,張約本人則戰敗被擒,這也使得兗州形勢更加緊張。而朱瑄得知朱溫在魚山紮營後,因在本土作戰,有心與其速戰速決,所以立即帶兵渡過了濟水,到朱溫營前搦戰。
朱溫見他來了,也很高興,立即整軍出寨,迎戰朱瑄。兩軍在野外扎住陣腳,準備應戰。這時突然發生了一件對鄆州軍極為有利的事情:就是在毫無徵兆之下,忽然東南風大起,汴軍頂風而立,被這陣大風吹得東倒西歪,還沒交戰就先有了潰敗之相。其實如果這個時候鄆州軍能抓住這個上天賜給他們的破敵良機,不難將朱溫殺得大敗而逃,萬一運氣好,沒準能收了他的腦袋也說不定。
但朱瑄這人,天生沒有那種命,更沒有李世民那種敏銳之極的眼神,可以隨時發現勝機,他此時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看汴軍被這場大風吹亂了陣腳,光顧著看熱鬧,居然沒有傳令士兵對汴軍發起進攻,所以也就失去了千載難逢的破敵良機。而此時的朱溫,面對著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是毫不慌亂,立即傳令全軍騎兵,揮鞭迎風大吼。頓時,整個汴軍全軍上下拼命吶喊,聲動天地,藉著風勢一直傳出數十里外,這一來,便將軍心穩住,更使鄆州軍不敢來攻。
鄆州軍還沒接戰就先在士氣上輸了一陣,然而這還不是最致命的,也許是上天恨他們不能抓住賜給他們的良機,轉眼間風勢逆轉,風向由東南轉為西北,這一下汴軍又佔了上風頭。
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差別在哪裡?就在於上天給了他們同樣的機會,一個抓住了,一個錯過了。
這樣的機會朱溫是決不會錯過的,立刻命士兵放火,如此草枯之時,火借風勢,只在眨眼間便燃起了熊熊烈焰,直撲鄆州軍陣營。這一來,鄆州軍頓時大亂,被汴軍殺得潰不成軍,餘下者只能渡過濟水逃生,又被水淹死不計其數。而還未等剛剛逃過河對岸的鄆州軍定下驚魂,龐師古又率部趕到,緊接著又是一頓砍殺,好在這個時候朱瑾帶著兗州主力恰巧趕到,這才讓鄆州軍多少還剩下些人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