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我族騎兵精銳,但於攻城並不見長,某觀神木寨雖是小城,防禦只怕頗為了得,你不必將我拓跋氏部族軍派出太多,且讓野利氏出兵試探便是。”

拓跋思恩眼珠一轉,點頭道:“四兄放心,此事某省得。”

同是党項民族,一個是拓跋氏,一個是野利氏,一個屬平夏部,一個為南山部。這兩大集團是党項族內實力最為強大的勢力集團,而且有一定的差異。

“異”在什麼地方呢?平夏拓跋為“蕃姓”,南山野利為“羌族”。所謂“蕃姓”,即林寶所言拓跋氏為“東北蕃”,(注:林寶.元和姓纂[m]卷十“拓跋氏”條。)即鮮卑也;所謂“羌族”,到唐時,實際即為“吐蕃”。拓跋、野利(耶律)原本均為東北民族,但遷居西北羌地之後,同時經過了“羌化”過程。拓跋氏“羌化”程度較淺,較多地保持了原來民族的特色,而野利氏則徹底地“羌化”或“吐蕃化”,故在當時人看來,野利氏已是一徹頭徹尾的“羌族”或“吐蕃”。

正因為野利氏同吐蕃的關係極為密切,該族的“吐蕃化”程度極深,故到五代時,人們均稱“野利”為“吐蕃”,一些史學家則稱之為“羌族”。

不僅拓跋、野利兩部在“羌化”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別,而且平夏、南山兩部互為仇寇。

直到李繼捧附宋,李繼遷舉兵反宋,拓跋氏與野利氏集團聯姻,“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注:西夏書事[m]卷四雍熙元年十二月條。)可以說,西夏的建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平夏拓跋”與“南山野利”的聯盟。過去互為仇寇的兩大黨項集團在共同利益上攜手,促使党項民族政治及軍事實力驟然膨脹,而形成了以拓跋氏為首、野利氏為輔的強大的党項姓氏集團之間的軍事聯盟。但是,舊有的矛盾並沒有完全消失,拓跋氏同野利氏兩大集團的鬥爭表現仍然尖銳。從綏德地區即橫山地區亦即南山地區到熙寧時,也就是李元昊頒佈了“禿髮令”之後仍保持“辮髮”之俗即可看出,野利氏集團對元昊建國新政令的抵抗,最後野利氏家族慘遭滅族之禍及橫山部落的不斷叛夏,均當與兩集團之間的矛盾有關。

此時的拓跋氏和野利氏還沒有開始聯姻,其關係是雖然也還不算仇敵,但也比較緊張,能削弱他們的話,拓跋家不論是誰,都是了一的。拓跋思謙見老五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點點頭,勒過馬頭,帶著自己的親兵回了中軍。

拓跋思恩望著他的背影,默然片刻,想著自己此來出發之前大兄拓跋思恭跟自己說過的那些話,默默唸道:“平夏,平夏……我拓跋氏不是一個平夏安置得了的。”

其實唐朝為什麼要將拓跋氏這些歸附的異族安置在河套平夏這裡?從當時的歷史條件來看,這裡是唐朝疆域北部地區。半乾旱的自然條件無法提供給讓他們強大起來的馬場,也提供不了農耕社會空間裡充足的農業物產。唐王朝對這些隨時都能起兵造反的異族勢力無法完全放心,不能安置在王朝的內部地區,將這些人安置在這裡,可形成北方少數民族進攻中原王朝的緩衝地帶。就這樣,無定河流域一帶就扮演起了接納唐時党項人的角色。

遷徙到陝北時,党項部族有八大種姓部落,其中以拓跋氏勢力最強。從公元8世紀中期開始,遷徙的党項人經過10年多時間,到公元765年左右,以拓跋部為主的党項人以後世橫山縣無定河北的地區為核心,使這一帶成為党項拓跋部興起的基地,在唐代行政區域中,這裡稱為靜邊州,治所在今橫山縣黨岔鄉一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未來獸世:我靠植物闖天下

把酒話桑麻

大仙別摸

曉空殘月

聽見秋光

哆啦茜

醋精老公太瘋狂我每天都在修羅場

家喵喵

在死神遊戲裡霸凌BOSS

我與此物有緣

獨家偏愛

遲暮言